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菩萨蛮
作者: 魏夫人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东风已绿瀛洲草。
画楼帘卷清霜晓。
清绝比湖梅。
花开未满枝。
长天音信断。
又见南归雁。
何处是离愁。
长安明月楼。
白话文翻译:
东风已经让瀛洲的草地变绿。
画楼的帘子卷起,清晨的霜气弥漫。
湖畔的梅花清香绝伦,
但是花儿还没有完全盛开。
长空中音信全无,
又看见南归的大雁。
离愁在何处呢?
只见长安的明月照耀在楼台上。
注释:
- 瀛洲: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美好而遥远的地方。
- 清霜晓:清晨的霜气,给人一种寒冷而清新的感觉。
- 清绝:指梅花的香气和美丽无与伦比。
- 长天音信断:长空中音信断绝,表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
- 南归雁:南迁的大雁,通常象征着思乡之情。
- 离愁:离别的愁苦,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 长安明月楼:长安城中的高楼,明月照耀下的景象引发了思乡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夫人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她的词多描绘爱情、离愁等主题,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社会地位。
创作背景:
《菩萨蛮》创作于魏夫人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际,或许是因为时代变迁、离别的缘故,使得作者在此时写下了对离愁的深刻感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菩萨蛮》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亲友的思念。开篇“东风已绿瀛洲草”,便为整首词奠定了一个春意盎然的背景,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生机和希望,但随之而来的“清霜晓”又让人感受到一丝寒意,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清绝比湖梅,花开未满枝”一句,展示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她内心的孤寂。梅花未全盛开,正如她的思念未能得到回应,情感的细腻与隐痛跃然纸上。
后半部分“长天音信断,又见南归雁”,则是对离别的直接表达,南归的大雁成为离愁的象征,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在此达到高潮。最后一句“何处是离愁,长安明月楼”则将全诗情绪推向顶点,长安的明月楼不仅是地理上的指向,更是文化和情感的象征,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魏夫人作为女词人的独特视角和情感表达能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风已绿瀛洲草:春风吹拂,瀛洲的草地已经变绿,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画楼帘卷清霜晓:画楼的帘子被卷起,清晨的霜气弥漫,描绘出一种清新而寒冷的早晨景象。
- 清绝比湖梅:梅花的美丽与香气无与伦比,强调了自然之美。
- 花开未满枝:花尚未完全开放,暗示着未竟的美好和期待。
- 长天音信断:长空中没有任何音信,表现了对亲友的思念与孤独。
- 又见南归雁:看到南归的大雁,象征着离别和思乡。
- 何处是离愁:诗人感到离愁的无处可去,思念的情感愈发浓烈。
- 长安明月楼:长安的明月映照在高楼上,成为思念的寄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清绝比湖梅”,通过比喻突显梅花的美。
- 拟人:例如“音信断”,使离愁更具情感色彩。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上有对仗的特点,增强了音韵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景和离愁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亲友的深切思念,反映了女性在情感上的细腻与敏感,同时也揭示了人们面对离别时的脆弱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春天和生机,带来希望。
- 瀛洲:美好的归宿和理想的境地。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同时也引发离愁。
- 南归雁:象征思乡与离别,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明月楼:文化意象,寄托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东风已绿瀛洲草”中“东风”象征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冬天 -
“长天音信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寂寞与思念
C. 愤怒 -
“又见南归雁”中的南归雁象征着什么? A. 回归
B. 离别与思乡
C. 旅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柳永《雨霖铃》
诗词对比:
- 魏夫人的《菩萨蛮》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主题上都涉及离愁,但魏夫人更侧重于自然与情感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的细腻感受和生活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代诗词解读》
- 《魏夫人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