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冢怀古》

时间: 2025-01-02 23:11:43

迩迤伍城郡,背水犹陈图。

魏陵废已久,磅礴如覆盂。

草树惨不春,穿穴狐狸墟。

我来登其颠,怀古心踌躇。

忆当战国际,安釐亦狂且。

泽麋被皋比,坐为秦人驱。

败亡自此始,保邦何乃疏。

不知身后藏,安用书十车。

上窥姒与商,下逮苍周书。

零乱竹简光,诡说何纷拿。

征南辨已详,多出行怪徒。

稽古不适正,死为毛颖诬。

其中亟当辨,阿衡被夷诛。

孔子修六经,亦已防奸污。

大书一德后,薨葬开亳都。

在易最奇法,安取理所无。

兹焉万世程,洋洋真圣谟。

何烦事幽赜,致远泥所趋。

长歌望陵去,乐过风乎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汲冢怀古
作者: 王恽 〔元代〕

迩迤伍城郡,背水犹陈图。
魏陵废已久,磅礴如覆盂。
草树惨不春,穿穴狐狸墟。
我来登其颠,怀古心踌躇。
忆当战国际,安釐亦狂且。
泽麋被皋比,坐为秦人驱。
败亡自此始,保邦何乃疏。
不知身后藏,安用书十车。
上窥姒与商,下逮苍周书。
零乱竹简光,诡说何纷拿。
征南辨已详,多出行怪徒。
稽古不适正,死为毛颖诬。
其中亟当辨,阿衡被夷诛。
孔子修六经,亦已防奸污。
大书一德后,薨葬开亳都。
在易最奇法,安取理所无。
兹焉万世程,洋洋真圣谟。
何烦事幽赜,致远泥所趋。
长歌望陵去,乐过风乎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汲冢地区的怀古之情。诗中提到伍城郡,背水而筑的场景,显示出历史的沧桑。魏陵过去的繁华早已不在,现如今荒凉得如同被覆盂一般。草木枯萎,狐狸在废墟中穿穴而出。作者登高望远,心中充满对历史的沉思。回忆往昔,战争的动乱使安釐变得狂妄,泽国的麋鹿也被秦人驱逐。国家的败亡正是从此开始,保卫国土为何如此疏忽。身后的历史被掩藏,何必用十车的书籍来传承?向上可以窥探夏朝和商朝的历史,向下则能追溯到周朝的文献。竹简的光辉零乱,虚假的说法何其纷杂。南征北战的事情已经很清楚,却总有诡谲的人在其中。追溯历史并不符合正道,死于毛颖之事更是冤屈。这里面亟须辨明,阿衡被清算。孔子修订六经,也是为了防止奸邪的侵扰。大德之书流传万世,亳都的葬礼也显得庄重。在《易经》中有奇特的法则,何以取用不合理的事物?如今的万世之程,洋洋洒洒是真正的圣贤之道。何必去烦恼那些幽深的道理,远离泥沼的困境。长歌一曲望向陵墓,乐声飘荡在风中。

注释

  1. 迩迤:形容地势的连绵延伸。
  2. 伍城郡:古地名,指古代的城镇。
  3. 魏陵:古代魏国的陵墓,象征着历史的衰落。
  4. 磅礴:形容气势宏伟,壮观。
  5. 穿穴狐狸墟:指狐狸在废墟中穿梭,象征荒凉与失落。
  6. 安釐:安国的管理者,历史上的人物。
  7. 泽麋:水泽中的麋鹿,象征着生灵的流逝。
  8. 保邦何乃疏:保卫国家为何如此疏忽。
  9. 阿衡:指历史上的重要官员,其被杀象征着清算与公正。
  10. 孔子修六经:孔子对《诗》《书》《礼》《乐》《易》《春秋》等经典的整理和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元代诗人,字仲明,号退庵,出身于书香门第,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汲冢怀古》写于元代,正是元朝统治下汉人反思历史、追寻文化根源的时期。汲冢作为历史遗址,激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表达了对国家兴亡、文化传承的深切思考。

诗歌鉴赏

《汲冢怀古》是一首饱含历史感与哲理思考的诗作。王恽在诗中通过对汲冢的描绘,表现了对古代文明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反思。开篇便以“迩迤伍城郡,背水犹陈图”引入,描绘出地势的延绵和历史的遗迹,令人感受到一种苍凉的历史感。

诗中多次提及战争与国家的兴亡,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反思。尤其是提到“败亡自此始,保邦何乃疏”,深刻揭示了国家治理的失误与历史的教训。王恽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彰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强调真正的智慧与德行应当成为后世的教诲。

此外,诗中丰富的历史典故和隐喻,增添了诗作的深度与层次感。通过“征南辨已详,多出行怪徒”等句,反映出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与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敏感与关切。

整首诗在意象上极为丰富,既有对历史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王恽作为一位诗人的深邃思维和对历史的敬畏。诗的结尾“长歌望陵去,乐过风乎雩”,以歌声送别历史,既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又蕴含着对未来的期许,留下了深远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迩迤伍城郡,背水犹陈图:描绘古城的地理环境,显现出历史的痕迹。
  • 魏陵废已久,磅礴如覆盂:魏国的陵墓已荒废,显示出历史的沧桑与壮丽。
  • 草树惨不春,穿穴狐狸墟:荒凉的景象与狐狸的出现象征着生机的消逝。
  • 我来登其颠,怀古心踌躇:作者登高眺望,心中充满怀古的情感。
  • 忆当战国际,安釐亦狂且:回忆起战争时期的混乱与狂妄。
  • 泽麋被皋比,坐为秦人驱:描写古代生灵的消失与迁徙。
  • 败亡自此始,保邦何乃疏:历史的败亡与国家治理的失误。
  • 不知身后藏,安用书十车:对历史的遗忘与书籍的价值的质疑。
  • 上窥姒与商,下逮苍周书:对古代历史的追溯,显示出文化的深厚。
  • 零乱竹简光,诡说何纷拿:对历史记载的混乱与虚假说法的批判。
  • 征南辨已详,多出行怪徒:战争与社会现象的反思。
  • 稽古不适正,死为毛颖诬:历史的正义与冤屈的探讨。
  • 其中亟当辨,阿衡被夷诛:历史人物的清算与公正。
  • 孔子修六经,亦已防奸污:孔子对经典的修订与其意义。
  • 大书一德后,薨葬开亳都:大德之书的传承与重要性。
  • 在易最奇法,安取理所无:探讨古典智慧与其适用性。
  • 兹焉万世程,洋洋真圣谟:对未来的期待与智慧的传承。
  • 何烦事幽赜,致远泥所趋:对复杂道理的反思与追求清晰的希望。
  • 长歌望陵去,乐过风乎雩:以歌声送别历史,展现情感的释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的荒凉比作“覆盂”,形象生动。
  • 拟人:狐狸穿穴,赋予生物以人性化的行为。
  • 对仗:在诗中多次使用对仗的修辞,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历史遗迹与思考国家兴亡,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现实的反思。王恽以丰富的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展现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强调历史教训对未来的启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汲冢:象征古代文化与历史的遗存。
  2. 草树:代表生命的枯萎与历史的消逝。
  3. 狐狸:象征着现实的荒凉与失落。
  4. 竹简:古代文献的象征,代表着知识的传承。
  5. 陵墓:历史人物的象征,承载着往昔的记忆。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 历史的沧桑:通过对遗迹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变迁。
  • 文化的传承:强调历史的教训与对未来的启示。
  • 智慧的追求:展现了对古典文化的崇敬与对真理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王恽在诗中提到的古代朝代有哪些?

    • A. 夏、商、周
    • B. 明、清
    • C. 汉、唐
  2. 填空题:诗中提到“败亡自此始,保邦何乃____”。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历史的轻视。(对/错)

答案

  1.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鹳雀楼》(王之涣):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在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中寻找共鸣。

诗词对比

  • 王恽《汲冢怀古》与杜甫《登高》:两者均表现了对历史的沉思,但王恽更注重文化传承,而杜甫则强调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沧桑。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大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恽研究》

通过以上的解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汲冢怀古》的诗意与历史内涵。

相关诗句

迩迤伍城郡,背水犹陈图。下一句是什么

魏陵废已久,磅礴如覆盂。上一句是什么

魏陵废已久,磅礴如覆盂。下一句是什么

草树惨不春,穿穴狐狸墟。上一句是什么

草树惨不春,穿穴狐狸墟。下一句是什么

我来登其颠,怀古心踌躇。上一句是什么

我来登其颠,怀古心踌躇。下一句是什么

忆当战国际,安釐亦狂且。上一句是什么

忆当战国际,安釐亦狂且。下一句是什么

泽麋被皋比,坐为秦人驱。上一句是什么

泽麋被皋比,坐为秦人驱。下一句是什么

败亡自此始,保邦何乃疏。上一句是什么

败亡自此始,保邦何乃疏。下一句是什么

不知身后藏,安用书十车。上一句是什么

不知身后藏,安用书十车。下一句是什么

上窥姒与商,下逮苍周书。上一句是什么

上窥姒与商,下逮苍周书。下一句是什么

零乱竹简光,诡说何纷拿。上一句是什么

迩迤伍城郡,下一句是什么

背水犹陈图。上一句是什么

背水犹陈图。下一句是什么

魏陵废已久,上一句是什么

魏陵废已久,下一句是什么

磅礴如覆盂。上一句是什么

磅礴如覆盂。下一句是什么

草树惨不春,上一句是什么

草树惨不春,下一句是什么

穿穴狐狸墟。上一句是什么

穿穴狐狸墟。下一句是什么

我来登其颠,上一句是什么

我来登其颠,下一句是什么

怀古心踌躇。上一句是什么

怀古心踌躇。下一句是什么

忆当战国际,上一句是什么

忆当战国际,下一句是什么

安釐亦狂且。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