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常西湖别墅燕集》
时间: 2024-12-31 11:23:15意思解释
陈太常西湖别墅燕集
作者: 韩雍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郭外茅堂近水涯,
仙翁置酒会朋侪。
四时花木春长在,
一片湖山秋更佳。
总羡太丘多乐事,
漫言文正有忧怀。
饮酣不觉归来晚,
满眼西风望泰阶。
白话文翻译:
在城外的茅草屋旁,靠近水边,
仙翁(指神仙)准备酒会聚集朋友。
四季的花木常春常在,
湖山一片在秋天更显美丽。
总是羡慕太丘(即陶渊明)那里的欢乐,
随意说起文正(即苏轼)却常常忧伤。
饮酒酣畅,竟然忘了回家晚,
满眼只见西风吹动,望着泰阶(即高处的平台)。
注释:
- 郭外:指城郭之外。
- 茅堂:用茅草搭建的房屋。
- 仙翁:指神仙或高人。
- 置酒:摆设酒席。
- 四时:四季。
- 太丘:陶渊明,隐士,常以田园乐事著称。
- 文正:苏轼,著名文人,常有忧虑之感。
- 饮酣:痛快地饮酒。
- 西风:指秋风。
典故解析:
- 太丘:陶渊明是中国著名的隐士,生活在东晋时期,他的诗歌常以田园生活为主题,表现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 文正:苏轼,字子瞻,号东坡,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雍(?—约1560年),明代诗人,生平多不详,作品多为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韩雍对朋友的聚会之际,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惜。开头描绘了郭外的茅草屋与水边的环境,瞬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随后,诗人通过“仙翁置酒会朋侪”的描写,传递出一种人际交往的温暖与欢愉。四季如春的花木映衬出西湖的迷人景色,特别是在秋天更显得生动有趣,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轮回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
接下来的部分则引入了对太丘和文正的讨论,表达了对不同生活态度的思考。陶渊明的快乐与苏轼的忧愁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最后,诗人以“饮酣不觉归来晚”结束,表现出在美好的环境与酒席中忘却时间的愉悦,尽管外面西风萧瑟,心中却是温暖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郭外茅堂近水涯:在城外的茅草房旁,靠近水边,开场描绘了一个自然宁静的环境。
- 仙翁置酒会朋侪:神仙般的人物(可能指诗人自己)准备酒席,与朋友欢聚。
- 四时花木春长在:四季的花木常常盛开,暗示着大自然的永恒美好。
- 一片湖山秋更佳:湖山的秋景更显得美丽,突出秋天的独特之美。
- 总羡太丘多乐事:羡慕陶渊明在田园中享受的乐趣。
- 漫言文正有忧怀:随意提到苏轼,却常常感到忧愁,形成对比。
- 饮酣不觉归来晚:痛快饮酒,竟然不知归家已晚。
- 满眼西风望泰阶:眼前尽是西风,望着高处的台阶,表现出一种惆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仙翁”比喻高人或友人,增添神秘感。
- 对仗:如“饮酣不觉归来晚,满眼西风望泰阶”,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堂:寓意简朴的生活。
- 花木:象征自然的美好。
- 湖山:代表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 西风:象征秋天的来临,带有一丝凉意和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太丘”指的是谁?
- A. 苏轼
- B. 陶渊明
- C. 李白
- D. 杜甫
-
诗人在哪个季节的景色中感到最美丽?
- A. 春
- B. 夏
- C. 秋
- D. 冬
-
诗中“饮酣不觉归来晚”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忧愁
- B. 快乐
- C. 生气
- D. 无聊
答案:
- B. 陶渊明
- C. 秋
- B. 快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现田园生活的乐趣,情感更为淡泊。
- 苏轼《水调歌头》:则更加豪放,关注人生哲理与时光流逝。
参考资料:
- 《明清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