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仿柳耆卿意写怀》
时间: 2025-01-14 06:10: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怅濛濛细雨湿花梢,霎时现晴霄。
渐霜侵鸳浦,风摇雁溆,月坠虹桥。
是处荷残柳瘁,隐隐乱红飘。
惟有门前水,东去迢迢。
不忍登高极目,望皖江城郭,烽火频烧。
念曩时亲侣,争奈苦飘摇?
想征人天涯羁旅,恨年来风雨阻归桡。
争知我,画楼思妇,忍弄银箫?
白话文翻译:
细雨模糊,湿润了花的顶端,转眼间天空又放晴。
渐渐地霜冻侵袭鸳鸯的栖息地,风吹动大雁的栖息地,月亮却坠落在虹桥之旁。
这里的荷花凋零,柳树枯萎,隐隐约约的乱红花瓣飘落。
唯有门前的流水,向东流去,遥远无际。
我不忍心登高远望,看到皖江的城郭,烽火连天。
想起曾经的亲密伴侣,怎奈何命运如此飘摇?
想到那些在天涯漂泊的征人,恨今年的风雨阻隔了归舟。
谁能理解我,楼上的思妇,忍心又在弄弄银箫?
注释:
- 怅:感到惆怅、失落。
- 濛濛:细雨模糊的样子。
- 霎时:转瞬间。
- 鸳浦:鸳鸯栖息的地方,象征爱情。
- 雁溆:大雁栖息的水面。
- 虹桥:指彩虹,也可指代美好事物的象征。
-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 烽火:战争的信号。
- 亲侣:亲密的伴侣。
- 羁旅:旅途中受困,不能归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凤梧(1880-1943),字子燕,号秋江,湖南人,近现代诗人。他在诗歌创作上受传统诗词影响,同时也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背景。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战乱时期,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爱情的惆怅。
诗歌鉴赏:
《八声甘州 仿柳耆卿意写怀》是一首抒情性极强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开篇的“怅濛濛细雨湿花梢,霎时现晴霄”将读者带入一个细雨绵绵的环境,营造了一种迷离的氛围。接着,随着天气的变化,诗人情感的波动也随之加深。诗中“渐霜侵鸳浦”的描写,隐喻着爱情的凋零与时光的流逝,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美。
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将个人的思绪与国家的动荡结合起来,“烽火频烧”的意象不仅反映了时代的痛苦,也加深了对亲友的思念。最后,诗人以“忍弄银箫”收尾,表明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现状的无奈,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细雨湿润了花尖,天空瞬间晴朗。
- 逐渐的霜冻侵袭着鸳鸯栖息的水面,风吹动着大雁栖息的水面,月亮坠落在虹桥边。
- 这里的荷花已残,柳树枯萎,隐约间红花零落。
- 只有门前的水流向东,漫漫无尽。
- 我不忍心登高远望,看到皖江的城市,烽火频频。
- 想起曾经的伴侣,怎奈感情如此飘摇?
- 想到那些在远方漂泊的征人,恨今年的风雨阻碍了回程的船只。
- 谁能理解我,楼上的思妇,又忍心在奏银箫?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细雨比作模糊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 拟人:如“月坠虹桥”,让自然景象带有人情味。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安排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表达内心情感,反映了在动荡时代中对故土、爱情的无尽思念与无奈,夹杂着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意象分析:
- 细雨:象征着忧愁与思念。
- 鸳鸯:象征着爱情与伴侣。
- 霜:象征着凋零与时光的流逝。
- 烽火:象征着战乱与动荡。
- 银箫:象征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鸳浦”指的是什么?
- A. 溪流
- B. 鸳鸯栖息的地方
- C. 战场
- D. 城市
-
“烽火频烧”反映了哪些情感?
- A. 喜悦
- B. 对战争的厌恶
- C. 对爱情的渴望
- D. 对未来的期待
-
诗的结尾提到的“银箫”象征着什么?
- A. 战争
- B. 忧愁
- C. 爱情的向往
- D. 旅行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诗词对比:
- 柳永与刘凤梧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柳永多以细腻的情感描写见长,而刘凤梧则在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交织中,展现了更深的忧伤。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