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乘槎万里别人间,
男女三千去不还。
终古浪淘徐福岛,
何曾海外有仙山。
白话文翻译:
乘着木筏漂流千里,来到他乡,
三千男女远去再也不返回。
自古以来潮水冲刷着徐福岛,
难道海上真的有仙山吗?
注释:
字词注释:
- 乘槎:乘坐木筏。
- 万里:形容路途遥远。
- 别人间:他乡,外地。
- 男女三千:形容出海的男女众多。
- 去不还:出海后再也没有回来。
- 终古:自古以来。
- 浪淘:潮水冲刷。
- 徐福岛:传说中的仙岛,徐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人物,传说他曾带领众人出海寻求长生不老的仙药。
- 仙山:传说中的神仙居住之地。
典故解析:
徐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道教人物,传说他在秦始皇时期乘船出海寻找仙药,带走了众多男子和女子,最终再也没有返回。这个典故反映了人们对长生不老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出海探险的艰难与不确定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渚(1885-1953),字季珊,号公渚,近代诗人,因其独特的诗风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后人的推崇。他的诗作常常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展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徐福的出海故事,反映了对人类探索未知的渴望与对理想境界的追寻,同时也隐含了对现实的思考与警醒。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乘筏出海的场景,表达了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开头两句“乘槎万里别人间,男女三千去不还”,直接引入徐福的故事,展现出想要追寻长生不老的理想与现实的残酷。诗中“去不还”一语,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凉,仿佛是在警示追求理想的代价。
接下来的“终古浪淘徐福岛”,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时间的永恒与历史的变迁。徐福岛的存在成为了历史的见证,浪潮冲刷着它的身影,然而“何曾海外有仙山”则是一种质疑与反思,似乎在指责那些追求仙境的人们,最终难以抵达理想的彼岸。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既有对人类探索精神的礼赞,又有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思辨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乘槎万里别人间:乘着木筏漂流千里,来到他乡,表达了出发探索的勇气。
- 男女三千去不还:形象地描述了追求理想的众多男女,暗示他们走上了不归路。
- 终古浪淘徐福岛:历史悠久,徐福岛在潮水的冲刷中显得渺小,象征着人类理想的脆弱。
- 何曾海外有仙山:质疑理想的真实存在,反映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的追求比喻为乘筏出海,象征探索与冒险。
- 对仗:诗中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用“男女三千”形容出海的人数,突出了追求理想的浩荡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深刻反思,揭示了人类在追求理想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境和不确定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槎:象征着探索与冒险。
- 浪: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不确定性。
- 徐福岛:传说中的理想之地,象征人类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 仙山:理想中的美好境界,象征人类对完美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乘槎”是什么意思?
A) 乘坐木筏
B) 乘坐船只
C) 乘坐马车
D) 乘坐飞机 -
填空题:诗中“男女三千去不还”意指____。
-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 (对/错)
答案:
- A
- 追求理想的人们再也没有返回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庐山谣》中,同样展现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自然的描绘,但李白更多地强调个体的豪情与壮志,而黄公渚则更倾向于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