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长安郑员外》
时间: 2025-01-04 09:30: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长安郑员外
作者:刘兼 〔唐代〕
屈指良交十四人,
隙驹风烛渐为尘。
当初花下三秦客,
只有天涯二老身。
乘醉几同游北内,
寻芳多共谒东邻。
此时阻隔关山远,
月满江楼泪满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好友郑员外的深厚情谊。诗中提到,数十年来交情深厚的朋友们如同指尖的数字,时光匆匆,彼此间的联系逐渐淡去。昔日三秦的花下游乐中,只剩下我和一位年迈的老者。我们曾经一起在北内游玩,醉酒后也曾一起去拜访东邻的朋友,现在却因遥远的关山而阻隔,满月照在江楼之上,忍不住流下眼泪,湿透了手巾。
注释
字词注释:
- 屈指:用手指头计算。
- 良交:良好的朋友。
- 隙驹:时间如同驹马一般迅速。
- 风烛:形容生命短暂。
- 三秦:指陕西地区,古时称为三秦。
- 天涯:指远方,形容距离遥远。
- 北内、东邻:指当时的游览地和友人居住地。
- 泪满巾:形容眼泪流淌,湿透手巾。
典故解析:
- 三秦客:历史上著名的文人雅士,他们常在春日游玩,诗中提到的“花下三秦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朋友间的欢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兼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歌多描写友谊与离别,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与郑员外分别之时,表达了对友谊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人际关系的珍贵及生命的无常。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友情。诗人通过“屈指良交十四人”开篇,简洁地揭示出自己与朋友之间的岁月流逝,暗示了交情的珍贵与难得。接着,诗中通过“隙驹风烛渐为尘”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消逝。
在忆往昔的描写中,诗人回忆起与朋友们在“花下”欢聚的美好时光,令人倍感怀念。接着,诗人又提到“乘醉几同游北内”,在醉意之中与朋友们共享快乐,进一步展示了他们的亲密关系。然而,最后一句“此时阻隔关山远,月满江楼泪满巾”,则是情感的高潮,表现出因时空的阻隔而带来的无奈与悲伤,流露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月满江楼”为结尾,意象清晰,情感真挚,令人感受到一种浓厚的离愁别绪,既体现了古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屈指良交十四人:轻松地数出与自己交情深厚的朋友,总共十四个。
- 隙驹风烛渐为尘:时间如同飞驰的马匹与烛火,渐渐消逝,变得无足轻重。
- 当初花下三秦客:回想起曾经与三秦的朋友们在花下聚会的美好时光。
- 只有天涯二老身:此时只剩下我和一位老者,身处天涯,不知何时再相见。
- 乘醉几同游北内:曾几何时,我们在醉酒中共同游览北内的美景。
- 寻芳多共谒东邻:曾经一起寻花问柳,拜访东邻的友人。
- 此时阻隔关山远:如今因关山阻隔,彼此相隔遥远。
- 月满江楼泪满巾:月光洒满江楼,思念之情使我泪水涟涟,湿透了手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驹马与烛火,生动形象。
- 对仗:如“乘醉几同游北内,寻芳多共谒东邻”,工整而富有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强调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脆弱与珍贵,同时也反映出古人对离别的深刻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思念与孤独。
- 江楼:代表着一个思念的地点,承载着回忆。
- 泪: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屈指良交十四人”中的“屈指”是什么意思?
- A. 数算
- B. 休息
- C. 拥抱
- D. 欢聚
-
诗中提到的“花下三秦客”主要指代什么?
- A. 诗人
- B. 朋友
- C. 风景
- D. 老者
-
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欢快
- B. 愤怒
- C. 思念与惆怅
- D. 幽默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送友人》
-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送友人》相比,《寄长安郑员外》更侧重于对友谊的细腻描写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送友人》则更强调送别的壮阔与豪情,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