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寓望》
时间: 2025-01-19 17:26: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楼寓望
作者: 刘兼 〔唐代〕
凭高多是偶汍澜,
红叶何堪照病颜。
万叠云山供远恨,
一轩风物送秋寒。
背琴鹤客归松径,
横笛牛童卧蓼滩。
独倚郡楼无限意,
夕阳西去水东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登楼远望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孤寂。站在高处,眼前的湖水时而波澜起伏,红叶的美丽又怎能映衬我的病容。万重的云山带来远方的惆怅,一阵阵秋风更显得寒冷。弹琴的鹤客正沿着松林归去,牛童在蓼滩上悠闲地卧着。独自倚在郡楼上,思绪无尽,夕阳西下,水流向东方。
注释
- 偶汍澜:偶然的波澜,形容水面波动的情景。
- 病颜:指的是因病而显得憔悴的面容。
- 万叠云山:形容远方重重叠叠的云和山,远景幽远。
- 轩:指的是楼阁。
- 背琴鹤客:指背着琴的客人,鹤客通常指隐士。
- 卧蓼滩:卧在蓼草生长的滩涂上,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独倚郡楼:独自倚靠在县城的楼阁上,象征孤独和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兼,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之际,人们在繁忙与压抑中寻求内心的宁静。诗人通过登楼的方式,寄情于山水,表达对家国的思念及个人的孤寂感。
诗歌鉴赏
《登楼寓望》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内心的情感。诗中开篇以“凭高多是偶汍澜”引入,写登高后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细腻。接着“红叶何堪照病颜”,不仅描写了秋天的景色,更流露出诗人的病痛与忧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显出孤独与无奈。
“万叠云山供远恨,一轩风物送秋寒”,这两句将视野扩展至远方,表现出远方的惆怅和秋天的寒冷。诗人在此不仅仅是在欣赏风景,更多的是在探讨自己的情感,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后半部分描绘了“背琴鹤客归松径,横笛牛童卧蓼滩”,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隐士生活的高雅,后者则是乡村的悠闲。这一对比引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思,表现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最后“独倚郡楼无限意,夕阳西去水东还”,诗人独自倚靠在楼上,思绪万千,夕阳的落下和水流的方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无常,给人以深刻的哲理启示。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凭高多是偶汍澜:在高处看到的水面,偶尔有波澜涌起。
- 红叶何堪照病颜:红叶的美丽怎能映衬我憔悴的面容。
- 万叠云山供远恨:远方重重的云山带来了无尽的惆怅。
- 一轩风物送秋寒:楼阁中的秋风景物传递着寒意。
- 背琴鹤客归松径:背着琴的隐士沿着松林小路回家。
- 横笛牛童卧蓼滩:牛童在蓼滩上悠闲地弹着横笛。
- 独倚郡楼无限意:我独自倚靠在楼上,心中思绪万千。
- 夕阳西去水东还:夕阳西下,水流向东,象征着无尽的思虑。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红叶”与“病颜”的对比,突出内心的痛苦。
- 对仗:如“背琴鹤客”与“横笛牛童”,形成鲜明对比,增添诗意。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增添情感色彩。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人世间孤独与无常的感悟。
意象分析
- 水波:象征着人生的波折与起伏。
- 红叶:代表着秋天的美丽与凋零,暗示着生命的短暂。
- 云山:象征着遥远的思念与无尽的惆怅。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红叶”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凋零
- C. 思念
- D. 快乐
-
“背琴鹤客”与“横笛牛童”之间的对比表现了什么?
- A. 生活的简单与高雅
- B. 诗人的孤独
- C. 自然的美丽
- D. 情感的丰富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与内心的宁静,表现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自然的赞美。而刘兼的《登楼寓望》则更多地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孤独感,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各有侧重,展示了唐代诗歌的丰富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的生平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