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袁提学鲁望十韵》
时间: 2025-01-19 15:34:02意思解释
哭袁提学鲁望十韵
原文展示:
名家称父子,谁似汝南袁。
死继修文职,生同命契言。
拮据无素产,跌宕有清尊。
白发收经术,朱幡仗主恩。
铲埋争焕发,识汗必腾奔。
海岱神犹王,风云变可论。
毁真销至骨,招不返游魂。
旧客高阳少,诸生稷下存。
一经遗鲁壁,匹练傍吴门。
为报泉台叟,孤儿是悯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开头称赞袁氏家族,谁能比得上汝南的袁氏。袁氏虽然已故,却继承了修文的职务,生前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有着深厚的情谊。生活拮据,没有丰厚的家产,但依然能在跌宕起伏中保持清雅的风范。白发苍苍时仍在研究经书,朱色的旗帜代表着所受的恩惠。虽然被埋没,却争取重新发光发热,识者对他必将奔走相告。海岱的神灵犹如王者,风云变幻可以论述。真相被毁,灵魂也无法再归来。昔日的老朋友日渐稀少,学子们在稷下的名声依旧存在。遗留的经典在鲁壁上,像匹练般在吴门旁飞舞。为了报答泉台的老者,孤儿心中满是对孙子的怜惜。
注释:
- 汝南袁:指袁氏家族,袁宏道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
- 修文职:指修文的官职,象征着学问与地位。
- 清尊:指清雅的尊重与风范。
- 朱幡:象征着权势与恩惠。
- 海岱:指山东地区,历史上曾有神灵崇拜。
- 高阳:指历史典故中的高阳,指旧友。
- 稷下:指稷下学宫,古代著名的学术中心。
- 鲁壁:指鲁国的文化遗迹,象征传统文化的传承。
- 泉台叟:指老者,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世贞(1526年-1590年),明代文学家、诗人,字宗沐,号涧秋,世称“王涧秋”。他以诗词、散文见长,尤其是对文学批评和戏曲研究有较高成就。
创作背景:王世贞作此诗,主要是为了悼念袁宏道及其兄弟,表达对其才华和人品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明代士人对传统文化和道德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哭袁提学鲁望十韵》以哀悼的口吻,结合对袁氏家族的赞美,展现了王世贞对袁宏道的深切怀念。全诗使用了大量的典故和历史人物,构建出丰富的文化背景。诗中提到的“名家”、“修文职”,不仅体现了袁宏道的学识和地位,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理想与追求。诗人在悼念中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故人的深切怀念。
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中展现了对已故友人的追忆与感慨。尤其是最后几句,王世贞借用泉台叟的形象,传达出对未来的希望与对传统的敬仰,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文化情感和人文关怀。整首诗不仅是对个体的哀思,更是对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命运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名家称父子,谁似汝南袁:开头赞美袁氏,表示其声望与地位。
- 死继修文职,生同命契言:纵然已故,仍然承担文化的责任,与生前的志同道合者有深厚的情谊。
- 拮据无素产,跌宕有清尊:生活艰辛,却能保持清高的气节。
- 白发收经术,朱幡仗主恩:老年仍在学习,得到主人的恩惠。
- 铲埋争焕发,识汗必腾奔:虽然被埋没,但努力争取重新崭露头角。
- 海岱神犹王,风云变可论:即使身处变化的时代,仍然有着王者的风范。
- 毁真销至骨,招不返游魂:真理被毁,灵魂无法再归来,表现出对失去真理的惋惜。
- 旧客高阳少,诸生稷下存:昔日朋友渐少,但学子的精神依旧延续。
- 一经遗鲁壁,匹练傍吴门:经典的传承在历史的壁垒与时代的变迁中。
- 为报泉台叟,孤儿是悯孙:为报答老者的教诲,表达出对后辈的关怀与期望。
修辞手法:
- 对仗:诸如“死继修文职,生同命契言”体现了严密的对仗工整。
- 比喻:如“朱幡仗主恩”,通过形象比喻传达深厚的情感。
- 排比:诗中多处使用排比,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袁氏家族的赞美和对文化的追思,表达了王世贞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对逝去友人的追忆,展现了明代士人对学术与道德理想的坚定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名家:象征着高贵的文化传统。
- 朱幡:象征着权力与恩惠。
- 白发:象征着智慧与经历。
- 海岱神:象征着自然与历史的结合。
- 泉台叟:象征着智慧与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世贞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汝南袁”指的是哪个家族?
- A. 李家
- B. 袁家
- C. 张家
- D. 王家
-
诗中“白发收经术”是表达什么?
- A. 年龄的增长
- B. 学习的坚持
- C. 社会的变迁
- D. 对友人的怀念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世贞的《哭袁提学鲁望十韵》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但前者更侧重于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的回忆,而后者则以个人情感为主,展现出更为浓烈的孤独感与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王世贞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