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比部李郎中挽歌四首》

时间: 2025-01-06 14:48:09

睦族衣无主,传家鼎有铭。

沙堤连里巷,玉树接阶庭。

北海樽常满,西山药不灵。

肯堂归棣萼,含笑入泉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故比部李郎中挽歌四首 杨亿 〔宋代〕

睦族衣无主,传家鼎有铭。 沙堤连里巷,玉树接阶庭。 北海樽常满,西山药不灵。 肯堂归棣萼,含笑入泉扃。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是杨亿为故去的比部李郎中写的挽歌。诗中表达了对李郎中家族和睦、家风传承的赞扬,以及对其逝世的哀悼。诗意大致为:李家和睦,衣钵无人继承;家族的鼎上刻有铭文,传承家风。沙堤与里巷相连,玉树与阶庭相接,象征家族的繁荣。北海的酒樽常常满溢,西山的药物却无法救治。李郎中愿意回归家族,含笑进入泉下的世界。

注释:

字词注释:

  • 睦族:家族和睦。
  • 衣无主:指无人继承衣钵。
  • 传家鼎有铭:家族的鼎上刻有铭文,象征家风的传承。
  • 沙堤:指堤岸,这里象征家族的根基。
  • 玉树:比喻家族中的优秀子弟。
  • 北海樽常满:北海的酒樽常常满溢,比喻家族的繁荣和富裕。
  • 西山药不灵:西山的药物无法救治,指李郎中的逝世。
  • 肯堂归棣萼:愿意回归家族,棣萼比喻家族。
  • 含笑入泉扃:含笑进入泉下的世界,指安详地逝世。

典故解析:

  • 沙堤连里巷:沙堤象征家族的根基,里巷指家族的居住地,连在一起表示家族的繁荣和稳固。
  • 玉树接阶庭:玉树比喻家族中的优秀子弟,阶庭指家族的居所,接在一起表示家族的兴旺和荣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典雅,多涉及政治和社会生活。这首诗是为故去的比部李郎中写的挽歌,表达了对李郎中家族的赞扬和对逝者的哀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李郎中逝世后所作,杨亿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李郎中家族和睦、家风传承的赞扬,以及对其逝世的哀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李郎中家族的描绘,展现了家族的和睦与繁荣。首句“睦族衣无主”表达了家族和睦但无人继承衣钵的遗憾,而“传家鼎有铭”则强调了家风的传承。中间两句“沙堤连里巷,玉树接阶庭”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家族的繁荣景象。后两句“北海樽常满,西山药不灵”则对比了家族的富裕与逝者的无奈。最后两句“肯堂归棣萼,含笑入泉扃”表达了逝者愿意回归家族,安详地离世。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典雅,通过对家族的描绘,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睦族衣无主”:表达了家族和睦但无人继承衣钵的遗憾。
  2. “传家鼎有铭”:强调了家风的传承,鼎上的铭文象征着家族的传统。
  3. “沙堤连里巷”:通过沙堤与里巷的相连,描绘了家族的根基和居住地的稳固。
  4. “玉树接阶庭”:玉树比喻家族中的优秀子弟,阶庭指家族的居所,接在一起表示家族的兴旺和荣耀。
  5. “北海樽常满”:北海的酒樽常常满溢,比喻家族的繁荣和富裕。
  6. “西山药不灵”:西山的药物无法救治,指李郎中的逝世,表达了无奈和哀伤。
  7. “肯堂归棣萼”:愿意回归家族,棣萼比喻家族,表达了逝者对家族的眷恋。
  8. “含笑入泉扃”:含笑进入泉下的世界,指安详地逝世,表达了逝者的平和与安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树”比喻家族中的优秀子弟,“沙堤”比喻家族的根基。
  • 对仗:如“沙堤连里巷,玉树接阶庭”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家族的描绘,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对家族和睦、家风传承的赞扬。诗歌情感深沉,语言典雅,通过对家族的描绘,传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家族的祝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沙堤:象征家族的根基。
  • 玉树:比喻家族中的优秀子弟。
  • 北海樽:比喻家族的繁荣和富裕。
  • 西山药:指无法救治的药物,象征逝者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沙堤连里巷”中的“沙堤”象征什么? A. 家族的根基 B. 家族的居住地 C. 家族的繁荣 D. 家族的传统

  2. 诗中“玉树接阶庭”中的“玉树”比喻什么? A. 家族的根基 B. 家族中的优秀子弟 C. 家族的居住地 D. 家族的传统

  3. 诗中“北海樽常满”中的“北海樽”比喻什么? A. 家族的根基 B. 家族中的优秀子弟 C. 家族的繁荣和富裕 D. 家族的传统

  4. 诗中“西山药不灵”中的“西山药”象征什么? A. 家族的根基 B. 家族中的优秀子弟 C. 家族的繁荣和富裕 D. 无法救治的药物

答案:1. A 2. B 3. C 4.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赠卫八处士》: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家族的祝福。
  • 王维的《送别》: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家族的眷恋。

诗词对比:

  • 杨亿的《故比部李郎中挽歌四首》与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两者都表达了对家族的祝福和对逝者的哀悼,但杨亿的诗更注重家族的和睦和家风的传承,而杜甫的诗则更注重对友人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亿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杨亿诗歌的背景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