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徐使君所贻王敬美见赠答寄 其二》

时间: 2025-01-06 08:59:38

博物张华不易逢,十年京洛少从容。

当时未得丰城剑,已识云间陆士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得徐使君所贻王敬美见赠答寄 其二
——李攀龙

博物张华不易逢,
十年京洛少从容。
当时未得丰城剑,
已识云间陆士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博学多才的张华是难得的杰出人才,我在京城和洛阳这十年间却鲜有闲暇。那时我还没有得到丰城的剑,但已经认识了云间的陆士龙。

注释

  • 博物:广泛的知识,指张华知识渊博。
  • 张华: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因其博学而著称。
  • 十年京洛:指在京城和洛阳生活的十年。
  • 丰城剑:象征着一种理想的武器,代表着追求和志向。
  • 陆士龙:陆士龙是指陆机,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曾以才华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攀龙,明代诗人,生活在政治动荡的时代。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情,擅长描绘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攀龙回应徐使君赠予的诗作,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与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张华和陆士龙,都是中国文化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借以表达诗人对人际关系和自身学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张华和陆士龙的提及,展示了作者心中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诗的开头以“博物张华不易逢”引入,强调了张华这样的人才的稀有与珍贵,诗人对其的崇敬之情跃然纸上。接着,诗人提到自己在京洛的十年中“少从容”,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与繁忙,似乎暗示着他在追求学问和理想的过程中遭遇的种种挑战。

诗的后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受,提及“当时未得丰城剑”,说明诗人虽然心怀抱负,但未能如愿以偿,反映出一种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而“已识云间陆士龙”则传达了一种虽有成就但仍觉不满足的心态,表达了对人际交往与文学交流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对照,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既有对友人的赞美,也有对自身处境的反思,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博物张华不易逢:张华是博学的人,难得一见,诗人以此抒发对才子之难得的感慨。
  2. 十年京洛少从容:十年来在京城和洛阳生活,却少有闲暇时光,表现了生活的忙碌与压力。
  3. 当时未得丰城剑:指自己未能获得丰城的剑,象征未能实现的理想与抱负。
  4. 已识云间陆士龙:已认识了陆士龙,表示虽然未能实现理想,但人际交往依然丰富。

修辞手法

  • 对比:张华的博学与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
  • 象征:丰城剑象征着理想与追求,云间陆士龙则代表了人际交往的丰富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知识与人际关系的珍视,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张华:博学的象征,代表理想中的知识分子。
  • 丰城剑:理想与追求,象征着人生目标与抱负。
  • 陆士龙:人际交往的象征,代表着才华与志同道合的朋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张华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 A. 一位政治家
    • B. 博学的才子
    • C. 一位武将
    • D. 一位商人
  2. “丰城剑”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理想与追求
    • C. 友谊
    • D. 自由
  3. 诗人在京洛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 A. 悠闲自得
    • B. 繁忙而缺乏闲暇
    • C. 充满乐趣
    • D. 孤独无援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李攀龙的诗更注重于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的追求,而李白则通过壮阔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怀和个人情感的流露。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前者更显沉重,后者则显得豪放洒脱。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李攀龙诗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