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山宝相寺十五题 其九 齐相井》

时间: 2025-01-04 07:53:57

南明山足势欲尽,正是新崖东胁隈。

不知泉自那峰出,皆谓井因齐相开。

甘滑堪预郦经载,渊渟疑俟桑苧来。

神蛟往往此潜蛰,旱岁莫测生风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明山足势欲尽,正是新崖东胁隈。
不知泉自那峰出,皆谓井因齐相开。
甘滑堪预郦经载,渊渟疑俟桑苧来。
神蛟往往此潜蛰,旱岁莫测生风雷。

白话文翻译:

南明山的山势似乎快要消失了,正好是新崖的东侧隅角。
不知道泉水是从那座山峰流出的,大家都说这口井是齐相所开。
这泉水甘甜滑润,正如郦道元所记载;水深渊静,令人怀疑是不是桑树和苧麻要来。
神龙时常在这里潜伏,旱年里难以预料会产生风雷。

注释:

  • 南明山:指位于南方的明亮的山,可能是某个特定的山名。
  • 齐相:指齐国的相国,可能代指历史上的某个名人。
  • 郦经:指《水经注》,是古代地理学名著,作者郦道元。
  • 神蛟:传说中的神龙,常常被视为水的象征。
  • 潜蛰:隐藏而不显现的状态。
  • 旱岁:干旱的年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显忠,宋代高僧,擅长诗词,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闻名。他的诗作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明山的宝相寺附近,诗人可能是在游历过程中对自然景观的感悟而作。诗中融入了对泉水来源的思考,反映了对自然与人文的交织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南明山的秀丽景色与泉水的神秘源头,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巧妙结合。诗人通过对泉水出自何处的疑问,引发了对历史人事的联想,尤其是齐相的典故,传达出一种对历史深度的思考。整首诗的结构紧凑,语言简练,充满了哲理。

前两句描绘了南明山的地理特征,暗示着随时间变化的自然景象。接下来的几句则引入泉水的讨论,流露出诗人对水源的探求与疑惑,表现了自然的不可捉摸。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尤其是在干旱年份,水的变化似乎预示着更大的自然循环,给人以深思。

此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既有山水的描绘,又有历史的回溯,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明山足势欲尽:开头点出南明山的山势,暗示其接近末端,给人一种即将消失的感觉。
  2. 正是新崖东胁隈:描述了具体的地理位置,突出新崖的存在。
  3. 不知泉自那峰出:提出了一个疑问,泉水的来源成了诗的中心。
  4. 皆谓井因齐相开:引入历史人物齐相,说明大家的共同看法,增添了一层历史感。
  5. 甘滑堪预郦经载:称赞泉水的甘美,引用了古代地理著作,显示知识背景。
  6. 渊渟疑俟桑苧来:描绘水深而宁静,暗示了自然的神秘与等待。
  7. 神蛟往往此潜蛰:引入神话元素,暗示水中潜藏着神秘的生物。
  8. 旱岁莫测生风雷:结尾警示自然的不可预测性,给人留有思考余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泉水的甘滑比作郦经的记载,增强了泉水的美好形象。
  • 拟人:将神蛟描绘得像是潜伏的生物,增强了神秘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南明山和泉水的描写,探讨了自然与历史的关系,以及人对自然变化的无奈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明山:象征自然之美,亦可引申为历史的沧桑。
  • 泉水:象征生命与滋润,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 神蛟:代表水的神秘与不可捉摸。
  • 风雷:象征自然的力量与不可预测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南明山的山势是: A. 已经消失
    B. 快要消失
    C. 仍然雄伟

  2. 诗中提到的“齐相”主要指代: A. 齐国的历史人物
    B. 一位诗人
    C. 一位地理学家

  3. 诗中提到的“神蛟”象征: A. 风
    B. 水的神秘
    C. 山的高大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以自然景观为主题,但更注重宁静的氛围。
  • 李白《望庐山瀑布》:强调瀑布的壮丽与气势,风格上更为豪放。

这些作品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观察与情感表达,有助于加深理解南明山宝相寺十五题的诗意。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辞典》
  • 《水经注》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