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日尝新荔子》

时间: 2025-01-06 09:31:09

一点臙脂染蔕旁,忽然红遍绿衣裳。

紫琼骨骼丁香瘦,白雪肌肤午暑凉。

掌上冰丸那忍触,樽前风味独难忘。

老饕要啖三百颗,却怕甘寒冻断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月八日尝新荔子
杨万里 〔宋代〕
一点臙脂染蔕旁,
忽然红遍绿衣裳。
紫琼骨骼丁香瘦,
白雪肌肤午暑凉。
掌上冰丸那忍触,
樽前风味独难忘。
老饕要啖三百颗,
却怕甘寒冻断肠。

白话文翻译:

在荔枝的旁边,隐约有一点红色,突然间就红遍了树叶。它的果实像紫色的瑶珠,瘦瘦的像丁香一样,表皮白净如雪,给人一种在炎热的午后凉爽的感觉。手掌中拿着冰凉的果实,怎么忍心去碰?酒杯前的风味难以忘怀。老饕想要吃三百颗荔枝,却又担心这甘甜的冰凉会冻断他的肠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臙脂:一种红色的染料,这里用来形容荔枝的颜色。
  • :指荔枝的果柄。
  • 紫琼:形容荔枝果实的颜色和形状,像紫色的美玉。
  • 丁香瘦:用丁香花的细长形象比喻荔枝的纤细。
  • 甘寒:指荔枝的甜美和冰凉的口感。
  • 老饕:指爱吃美食的人。

典故解析: 荔枝作为南方的特产,历史上曾受到文人雅士的推崇。诗中对荔枝的描述,体现了作者对美食的热爱和欣赏,反映了宋代社会对荔枝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四月,这是荔枝成熟的季节。诗人通过描绘荔枝的美丽和味道,表达了对美食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享受。

诗歌鉴赏:

这首《四月八日尝新荔子》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夏日的清新气息。诗人在细节上用“臙脂染蔕旁”形象地描绘了荔枝的外观,突出了它的诱人色彩。接下来的“紫琼骨骼丁香瘦,白雪肌肤午暑凉”,则通过比喻和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荔枝的娇嫩和清爽。诗的后半部分中,诗人对荔枝味道的赞美以及对过量品尝的担忧,展现了他对美食的渴望与理智的结合。在整体结构上,诗人不仅描绘了荔枝的美味,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点臙脂染蔕旁:荔枝的果实在果柄旁显得红润,像是被染上了红色的颜料。
  • 忽然红遍绿衣裳:荔枝的红色瞬间映衬着周围的绿色叶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 紫琼骨骼丁香瘦:形容果实的形状和颜色,表现出荔枝的优雅与美丽。
  • 白雪肌肤午暑凉:荔枝的表皮如白雪般光滑,给炎热的夏天带来一丝凉意。
  • 掌上冰丸那忍触:手中拿着冰凉的荔枝,令人不忍心去碰触。
  • 樽前风味独难忘:酒杯前的荔枝味道让人难以忘怀。
  • 老饕要啖三百颗:爱吃的食客想要品尝大量的荔枝。
  • 却怕甘寒冻断肠:但又担心过于冰凉的甜味会影响身体。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荔枝比作“紫琼”和“白雪”,增强了视觉效果。
  • 对仗:如“紫琼骨骼丁香瘦,白雪肌肤午暑凉”在字数和结构上相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荔枝这一美味的喜爱,同时也反映了对生活的享受与对健康的关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美食的敏感与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荔枝:象征着美味与享受。
  • 红色:代表着热情和喜悦。
  • 白雪:象征清凉和纯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荔枝的颜色是什么?

    • A) 绿色
    • B) 红色
    • C) 紫色
    • D) 白色
  2. 诗人对荔枝的表皮用什么比喻?

    • A) 玫瑰
    • B) 白雪
    • C) 珍珠
    • D) 玉石
  3. 老饕想要吃多少颗荔枝?

    • A) 三十颗
    • B) 三百颗
    • C) 三十颗
    • D) 三千颗

答案:

  1. B) 红色
  2. B) 白雪
  3. B) 三百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四月八日尝新荔子》与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在对自然景物和美食的描写上有相似之处。李白通过饮酒抒发情感,而杨万里则通过品尝荔枝展现对生活的热爱。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自然美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