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湖竹阁寺》

时间: 2025-01-04 13:11:12

入门才见万琅玕,便觉玲珑日影寒。

峰势近环檐外立,湖光更好竹中看。

烟霞古淡僧容瘦,风露清高鹤梦残。

已占两亭凉坐足,再须登阁倚栏干。

意思解释

题西湖竹阁寺

作者: 姚勉 〔宋代〕

原文展示

入门才见万琅玕,便觉玲珑日影寒。
峰势近环檐外立,湖光更好竹中看。
烟霞古淡僧容瘦,风露清高鹤梦残。
已占两亭凉坐足,再须登阁倚栏干。


白话文翻译

走进门来就见到成片的琅玕,立刻感受到玲珑剔透的日影透出寒意。
山峰的姿势近乎环绕,檐外峭立,湖光在竹林中更显得美好。
烟霞笼罩下,古老的僧人身形瘦削,风露清新,鹤梦已然消散。
我已在两亭中坐得凉快,再需登阁来倚靠栏杆。


注释

字词注释:

  • 琅玕: 指琅琊山上生的美石,象征珍贵的事物。
  • 玲珑: 形容细致精巧,光影透亮。
  • 峰势: 山峰的形势。
  • 湖光: 湖面的光影。
  • 烟霞: 指云雾和色彩,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色。
  • 鹤梦: 鹤的梦,寓意高洁和清逸的意境。

典故解析:

  • 此诗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僧人清高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勉,生活在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西湖竹阁寺,结合了现实的自然景观与诗人的感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入门才见万琅玕”开篇,立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的自然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西湖竹阁寺的玲珑剔透和清幽静谧。诗中运用了“峰势近环檐外立,湖光更好竹中看”这样的对仗句式,形成了优美的音韵和画面感,既有山的雄伟,又有水的灵动。

接下来的“烟霞古淡僧容瘦”一句,通过对僧人形象的描绘,反映了他在自然中所感受到的清高与淡泊,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已占两亭凉坐足,再须登阁倚栏干”则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与向往,渴望通过更高的视角去领略更广阔的风光,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渴望与探索精神。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自然的美丽,又有哲理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入门才见万琅玕: 进入竹阁寺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如万颗美石般的风光,表现了景色的丰富。
  2. 便觉玲珑日影寒: 眼前的景色在阳光下显得玲珑剔透,给人带来一丝寒意,暗示环境的清凉。
  3. 峰势近环檐外立: 山峰的形势环绕着寺庙,突显了自然的雄伟和人文建筑的和谐共存。
  4. 湖光更好竹中看: 在竹林中观湖,湖面的光影更加美丽,强调了自然的多样性。
  5. 烟霞古淡僧容瘦: 描述僧人的身影在烟霞中显得古朴而清瘦,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6. 风露清高鹤梦残: 风露清新,鹤的梦境已经消散,暗示一种超脱的生活理想。
  7. 已占两亭凉坐足: 在两亭中坐下,享受凉爽的环境,体现出一种宁静的心境。
  8. 再须登阁倚栏干: 期待再去登阁,倚靠栏杆,寓意对美景的向往与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 “峰势近环檐外立,湖光更好竹中看”运用对仗的形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 “万琅玕”比喻景色的美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然生活的追求,展现了文人对清高境界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高洁与坚韧,常与文人雅士的品格相联系。
  • 湖光: 代表自然的灵动与变化,展现生命的美好。
  • 僧人: 象征超脱与安宁,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姚勉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万琅玕”指的是什么?

    • A) 水
    • B) 美石
    • C) 竹子
    • D) 花
  3. 诗人通过哪些景物来描绘西湖的美?

    • A) 山峰
    • B) 湖光
    • C) 竹林
    • D) 以上都是

答案:

  1. B) 姚勉
  2. B) 美石
  3. D) 以上都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姚勉的《题西湖竹阁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姚勉更侧重于湖光竹影的细腻,而王维则通过山的雄伟和秋天的宁静,展现出一种更为广阔的意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经典解析》
  • 《山水诗的艺术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