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令舍池台》
时间: 2025-01-19 15:49: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河南令舍池台
灌池才盈五六丈,
筑台不过七八尺。
欲将层级压篱落,
未许波澜量斗石。
规摹虽巧何足夸,
景趣不远真可惜。
长令人吏远趋走,
已有蛙黾助狼藉。
白话文翻译
这池塘刚刚灌满五六丈,
而筑成的台子不过七八尺。
想要把层层台阶压在篱笆上,
却不允许波澜汹涌量斗石。
即使设计得再巧妙又有什么值得夸耀的,
真可惜的是美景并不遥远。
长久以来使得官吏远去奔走,
现在已经有青蛙和蝌蚪助长了狼藉。
注释
- 灌池:灌溉池塘。
- 盈:填满。
- 丈:古代长度单位,约为3.3米。
- 层级:指台阶的层次。
- 波澜:波动,水浪。
- 规摹:设计和描绘。
- 景趣:风景的趣味。
- 吏:官吏,指政府工作人员。
- 蛙黾:青蛙和蝌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诗人,散文家。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以古人为师,提倡文采与思想的统一。其作品多以直白、深刻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作者通过描写池台的景观,抒发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人事的失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
诗歌鉴赏
《河南令舍池台》是韩愈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与思考,诗中通过对池塘和台子的描绘,表达了对人造景观的无奈与对自然美的追求。开头两句,诗人以池塘的尺寸和台子的高度引入,展现出一种对比之美,池塘的深广与台子的浅小形成鲜明对照,暗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进一步探讨了设计的巧妙与自然景观的简单之美。尽管设计者在层次和规矩上费尽心思,但却无法遮掩自然的真实与美好,反而显得更加可惜。这种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造物的反思。
最后两句,诗人点明了官吏的失职与自然的混乱。青蛙和蝌蚪的出现,似乎象征着自然的再生与生机,然而这种生机却伴随着混乱与狼藉,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无奈与失落。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写,更是在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灌池才盈五六丈:描述池塘的大小,强调自然的广袤。
- 筑台不过七八尺:台子的高度微不足道,显示出人类的局限。
- 欲将层级压篱落:表达对人造景观的追求。
- 未许波澜量斗石:强调自然的力量与人造物的脆弱。
- 规摹虽巧何足夸:质疑设计的意义,认为自然美超越人造巧思。
- 景趣不远真可惜:美景近在咫尺,却因人为设计而无法享受。
- 长令人吏远趋走:反映官吏的疏离与不作为。
- 已有蛙黾助狼藉:自然的生机却伴随着混乱,表现出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池与台,高与低,强调自然的伟大与人造物的渺小。
- 隐喻:青蛙与蝌蚪象征自然的再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写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了人造物的局限与自然美的真实,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池塘:象征自然的广阔与生命的源泉。
- 台子:代表人类的人工建筑,象征着文化与文明。
- 青蛙与蝌蚪:象征自然的再生与混乱,表现出对自然界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韩愈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灌池才盈五六丈”所指的是什么? A. 台子的高度
B. 池塘的深度
C. 人的渺小
D. 官吏的失职 -
诗中提到的“蛙黾”主要象征什么? A. 人造物的美
B. 自然的混乱与生机
C. 官吏的勤奋
D. 人的智慧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韩愈的《河南令舍池台》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韩愈更倾向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王维则专注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感受。
参考资料
- 《韩愈诗文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