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

时间: 2025-01-19 20:11:59

登楼一南望,淮树楚山连。

见雁无书寄,归吴定此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楼一南望,淮树楚山连。见雁无书寄,归吴定此年。

白话文翻译:

我登上楼向南望去,淮河边的树木与楚地的山峦相连。看到大雁飞过,却无书信可寄,今年必定要回到吴地。

注释:

  • 淮树:指淮河边的树木。
  • 楚山:指楚地的山峦。楚地,古代指今湖北、湖南一带。
  • 见雁无书寄:看到大雁飞过,却无书信可寄。古人常以雁传书,表示思念之情。
  • 归吴:回到吴地。吴,古代指今江苏、浙江一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非熊,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在外地游历时所作,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游历至淮河一带时所作,通过登楼南望的景象,抒发了对家乡吴地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登楼南望的景象,通过对淮树、楚山的描绘,展现了广阔的自然风光。诗中的“见雁无书寄”一句,巧妙地运用了雁传书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乡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登楼一南望”:开篇即点明动作和方向,登楼南望,为下文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做铺垫。
  • “淮树楚山连”:描绘了淮河边的树木与楚地的山峦相连的景象,展现了广阔的自然风光。
  • “见雁无书寄”:运用雁传书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奈。
  • “归吴定此年”:明确表达了作者今年必定要回到吴地的决心,抒发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修辞手法:

  • 运用了典故:“见雁无书寄”中运用了雁传书的典故,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意象的运用:通过淮树、楚山、大雁等意象,营造了深远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登楼南望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表达了作者对归乡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淮树、楚山:代表了作者所处的地理环境,同时也象征着作者的游历生涯。
  • 大雁:象征着书信和思念,通过大雁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淮树”指的是什么? A. 淮河边的树木 B. 楚地的树木 C. 吴地的树木 D. 其他地方的树木

  2. 诗中的“见雁无书寄”运用了什么典故? A. 雁传书 B. 雁南飞 C. 雁北归 D. 雁群飞

  3. 诗中的“归吴定此年”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家乡的思念 B. 对游历的厌倦 C. 对未来的担忧 D. 对现实的无奈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与顾非熊的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
  • 杜甫的《登高》: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顾非熊的这首诗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顾非熊的《登楼》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都以登楼为题材,但顾非熊的诗更侧重于抒发对家乡的思念,而王之涣的诗则更侧重于表达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顾非熊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诗人,有助于深入理解顾非熊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