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无可宿辉公院 顾非熊 〔唐代〕
夜僧同静语,秋寺近严城。 世路虽多梗,玄心各自明。 寒池清月彩,危阁听林声。 倘许双摩顶,随缘万劫生。
白话文翻译:
夜晚与僧人在静谧中交谈,秋天的寺庙靠近庄严的城池。 世间道路虽然多有阻碍,但深邃的心灵各自明晰。 寒冷的池塘映着清亮的月光,高耸的楼阁倾听着林间的声音。 如果允许我们共同摩顶,便随缘经历无数次的轮回。
注释:
字词注释:
- 无可:指无可禅师,唐代著名禅僧。
- 辉公院:指辉公的禅院。
- 严城:庄严的城池,此处可能指长安。
- 梗:阻碍。
- 玄心:深邃的心灵。
- 摩顶:佛教仪式,表示祝福或传授法门。
- 随缘:佛教用语,顺应因缘。
- 万劫:极长的时间,佛教中指无数次的轮回。
典故解析:
- 摩顶:佛教中,师父为弟子摩顶,表示传授法门或祝福。此处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僧人共同修行的心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非熊,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怀。此诗可能是在与无可禅师共宿时所作,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超脱的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秋夜与无可禅师共宿辉公院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静谧的夜晚和庄严的寺庙,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超脱的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与僧人共宿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超脱的态度。诗中“夜僧同静语”一句,以静谧的夜晚为背景,表达了与僧人深入交谈的宁静与安详。“世路虽多梗,玄心各自明”则体现了诗人对世事纷扰的超然态度,认为即使世路多艰,深邃的心灵依然明晰。后两句“寒池清月彩,危阁听林声”则通过意象的叠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禅修生活的热爱。最后两句“倘许双摩顶,随缘万劫生”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僧人共同修行,顺应因缘,经历无数次轮回的愿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僧同静语,秋寺近严城”:夜晚与僧人在静谧中交谈,秋天的寺庙靠近庄严的城池。这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寺庙的庄严,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 “世路虽多梗,玄心各自明”:世间道路虽然多有阻碍,但深邃的心灵各自明晰。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纷扰的超然态度,认为即使世路多艰,深邃的心灵依然明晰。
- “寒池清月彩,危阁听林声”:寒冷的池塘映着清亮的月光,高耸的楼阁倾听着林间的声音。这句通过意象的叠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禅修生活的热爱。
- “倘许双摩顶,随缘万劫生”:如果允许我们共同摩顶,便随缘经历无数次的轮回。这句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僧人共同修行,顺应因缘,经历无数次轮回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寒池清月彩”中,“清月彩”比喻月光清澈明亮。
- 对仗:“夜僧同静语,秋寺近严城”中,“夜僧”与“秋寺”,“同静语”与“近严城”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超脱的态度。通过描绘静谧的夜晚和庄严的寺庙,诗人展现了对自然与禅修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事纷扰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僧:夜晚的僧人,象征宁静与禅修。
- 秋寺:秋天的寺庙,象征庄严与超脱。
- 寒池:寒冷的池塘,象征清澈与宁静。
- 清月彩:清澈的月光,象征明亮与纯净。
- 危阁:高耸的楼阁,象征高远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夜僧同静语”一句,表达了什么意境? A. 夜晚的喧嚣 B. 夜晚的宁静 C. 夜晚的热闹 答案:B
-
“世路虽多梗,玄心各自明”中,“玄心”指的是什么? A. 深邃的心灵 B. 世俗的心思 C. 玄妙的事物 答案:A
-
“倘许双摩顶,随缘万劫生”表达了诗人什么愿望? A. 希望与僧人共同修行 B. 希望经历无数次轮回 C. 希望得到僧人的祝福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禅修生活的热爱。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世事超脱的态度。
诗词对比:
- 顾非熊的《与无可宿辉公院》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禅修生活的热爱,但顾诗更多地体现了对世事超脱的态度,而王诗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顾非熊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