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缓声歌》
时间: 2025-01-17 10:20: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供帐设玄宫,众仙胥亚。
照照二仪旷,雍容风云暇。
北伐太行鼓,南整九疑驾。
笙歌兴洛川,鸣箫起秦榭。
钧天异三代,广乐非韶夏。
满堂皆人灵,列筵必羽化。
乌可循日留,兔自延月夜。
弱水时一濯,扶桑聊暂舍。
兆旬言履端,千龄八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神仙聚会的壮丽场面:供桌上设立了华美的帐幕,众多仙人齐聚一堂。光辉照耀着天地之间,气氛悠然自得。北方的太行山发出战鼓声,南方则整装待发,准备出发到九疑山。笙歌在洛水边响起,箫声在秦国的楼阁中回荡。天界的音乐与古代的三代相异,盛大的乐曲并非是韶乐和夏乐。满堂的宾客都是神灵,席间的宴会必将通向羽化的境界。乌鸦是否能追随日出,兔子又能在月夜中自得其乐?弱水旁偶尔洗涤,扶桑树下暂时歇息。预兆着时间的流逝,千年的岁月如蜡烛一般。
注释:
- 供帐:供奉神灵的帐幕。
- 玄宫:指神仙居住的宫殿。
- 二仪:指阴阳两极,代表天地。
- 北伐太行鼓:北方的太行山发出战鼓声。
- 九疑:古代名山,传说中有神仙居住。
- 钧天:天界,天的统治。
- 韶夏:古代的乐曲,韶是大雅的音乐,夏指夏朝的乐曲。
- 羽化:指修道成仙,脱离肉体的束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孔宁子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诗歌风格多受道教思想影响。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体现了对神秘世界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通过描绘神仙聚会,表达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同时展现了对道教的热爱。
诗歌鉴赏:
《前缓声歌》是一首富有浓厚道教色彩的诗歌,诗中描绘的神仙聚会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开篇的“供帐设玄宫,众仙胥亚”便引入了一个神秘的氛围,随着诗句的深入,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灵气的天地。诗歌中运用大量的自然意象,如“弱水”和“扶桑”,它们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道教文化中重要的意象。这些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宇宙和谐的追求,以及对超脱尘世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清新,韵律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对逍遥自在的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千龄八蜡”通过对时间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永恒与不朽的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供帐设玄宫,众仙胥亚”:描绘了仙人们在华丽宫殿中的聚集,暗示了一种神圣的氛围。
- “照照二仪旷,雍容风云暇”:天地光辉照耀,气氛宁静舒适。
- “北伐太行鼓,南整九疑驾”:描述了北方和南方分别的英雄气概,暗示着对理想的追求。
- “笙歌兴洛川,鸣箫起秦榭”:音乐与自然的融合,展现了人们的欢乐与和谐。
- “钧天异三代,广乐非韶夏”:强调天界的音乐超越古代的乐曲,象征着更高层次的艺术。
- “满堂皆人灵,列筵必羽化”:众多神灵聚聚,宴会象征着成仙的可能。
- “乌可循日留,兔自延月夜”:通过动物的象征,表达对时间与生命的思考。
- “弱水时一濯,扶桑聊暂舍”:意象的转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
- “兆旬言履端,千龄八蜡”:隐喻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乌可循日留”,将乌鸦与太阳的关系比喻成追求理想的努力。
- 对仗:如“北伐太行鼓,南整九疑驾”,形成了整齐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供帐:象征着尊敬与神圣。
- 玄宫:代表神秘的世界。
- 笙歌:象征着音乐与欢乐。
- 弱水:代表着逃避与洗净尘埃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九疑”是指: A. 一座山
B. 一种乐器
C. 一种神灵
D. 一种典故 -
“满堂皆人灵”的意思是: A. 满堂都是人
B. 满堂都是神灵
C. 满堂都是音乐
D. 满堂都是动物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理想的世界与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庐山谣》: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孟浩然的《春晓》与孔宁子的《前缓声歌》在意象上都描绘了自然的美好,但前者更多的是对春天的赞美,而后者则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展示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