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
门掩东风老,无人载酒过。
半窗春梦短,深竹雨声多。
朽树湿生菌,残蚕已化蛾。
因思旧游地,台榭废笙歌。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日子,门紧闭着,东风已经老去,窗外没有人过来送酒。半边窗户里,春梦短暂难留,深处竹林的雨声越来越多。腐朽的树木上湿气滋生着菌类,残留的蚕蛹已经化为蛾子。因而我思念起旧时游玩的地方,那些台榭如今已经废弃,笙歌声也不再响起。
注释
- 东风:指春风,象征温暖的春天。
- 载酒:指携带酒水,通常用于宴会或聚会。
- 春梦:春天的梦,暗指温暖季节带来的美好幻想。
- 深竹:指竹子茂密的地方,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朽树:指已经腐烂的树,象征着衰败和失落。
- 湿生菌:湿润的环境中滋生的菌类,暗示生命的脆弱。
- 残蚕:指未完全化蛹的蚕,暗示旧事物的结束。
- 台榭:指高台和亭阁,通常为聚会和游玩的场所。
- 笙歌:指乐器演奏和歌唱,象征欢乐的氛围。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台榭”和“笙歌”体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常常在春日里聚会吟诵,享受美酒与音乐。这些意象不仅营造出春日的悠闲气氛,也反映了诗人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可菊,生于宋代,字子华,号梦溪,因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风景而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绘春日的温柔与幽静。
创作背景
春日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然而诗人在这春日的美好中却流露出一丝孤独与怀旧,反映了他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人际关系疏远的思索。
诗歌鉴赏
《春日》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伤感。开头两句“门掩东风老,无人载酒过”通过描绘一扇关着的门,暗示了与外界的隔绝,春风虽温暖却无法打破诗人内心的孤寂。春天本应是欢聚的时节,但无人与他共饮,令人倍感失落。
接着“半窗春梦短,深竹雨声多”,诗人通过梦境的短暂与雨声的不断,传达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无奈。梦境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美好憧憬,而雨声则如同现实的烦扰,打破了这份梦幻。
后两句中“朽树湿生菌,残蚕已化蛾”更是将衰败与变迁的主题推向高潮。腐朽的树木与化蛾的蚕,既是生命的循环,也是对旧事物的告别,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青春过往的追忆。
整首诗显得清幽而又略带哀伤,诗人在春天的美景中,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无常与孤独,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门掩东风老:门紧闭,暗示隔绝与孤独,东风象征春天,但“老”字则透出时间的流逝。
- 无人载酒过:无人来访,诗人缺乏陪伴,突出孤独感。
- 半窗春梦短:春天的梦境短暂,表明美好时光易逝。
- 深竹雨声多:雨声在竹林中回响,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也象征生活的喧嚣与烦恼。
- 朽树湿生菌:腐烂的树木上长出湿菌,象征生命的脆弱与衰败。
- 残蚕已化蛾:残留的蚕已变为蛾,暗示生命的转变与无常。
- 因思旧游地:思念往昔游玩之地,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
- 台榭废笙歌:台榭已废弃,笙歌声消失,进一步强化了失落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梦”比喻美好的幻想。
- 拟人:将“东风”拟人化,赋予其岁月的情感。
- 对仗:各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日的景象,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揭示了生命的无常与人际关系的疏离,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伤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春天与温暖,代表生命的开始。
- 春梦: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湿生菌:象征腐朽与新生,反映生命的循环。
- 台榭:象征美好往昔的聚会场所,带有怀旧色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门掩东风老”中的“老”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温暖
- B. 疲惫
- C. 时间的流逝
- D. 孤独
-
诗中提到的“残蚕已化蛾”象征着什么?
- A. 新生活的开始
- B. 生命的结束与变化
- C. 春天的美好
- D. 人际关系的和谐
-
诗的主题主要涉及哪种情感?
- A. 欢乐
- B. 失落与怀念
- C. 怒火
- D. 平静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临江仙》李煜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绘春天,但更多体现国家的忧愁与个人的悲痛,比《春日》更具历史感。
- 《临江仙》: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主题与《春日》相近,但情感更为浓烈。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