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前度吟秋碧甃,和促织,到天明。几曾停。啖过梅花香雪,依然翠羽轻。却又助他百舌,弄春声。
白话文翻译:
在过去的日子里,我吟唱着秋天的碧绿石阶,伴随着虫鸣,直到天亮。几次停下来思考。曾经品尝过梅花的清香,依旧感受到春天的轻盈。而且我又帮助那些百舌鸟,演奏春天的旋律。
注释:
- 前度:过去的岁月。
- 吟秋碧甃:吟唱秋天的景色,碧甃指的是青绿色的石阶。
- 促织:蟋蟀,虫鸣的声音。
- 啖过:品尝过。
- 梅花香雪:梅花的香味,如雪般清新。
- 翠羽轻:形容春天的轻盈,翠羽指的是鸟类的羽毛。
- 百舌:指百舌鸟,因其善于模仿而得名。
- 弄春声:演奏出春天的乐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嘉缜,近代诗人,生于清末,经历了动荡的社会变迁,作品多反映自然与人生感悟,语言清新隽永。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春初,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感受到春的气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初的生机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开头的“前度吟秋碧甃”让人感受到一种怀旧的情怀,表现了作者对过去的留恋。接着,诗人用“和促织,到天明”描绘了一个伴随虫鸣度过的夜晚,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而“啖过梅花香雪”则通过品尝梅花香气的意象,传达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感受,仿佛在诉说春天的到来。最后一句“却又助他百舌,弄春声”,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的热爱与对生命的赞美,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度吟秋碧甃:通过吟唱,怀念秋日的美好。
- 和促织,到天明:伴着虫声,沉浸于夜的宁静中。
- 几曾停:诗人在思考,止步于深思。
- 啖过梅花香雪:品味梅花的香气,象征着春的清新。
- 依然翠羽轻:春的气息仍然轻盈,象征着生命的再生。
- 却又助他百舌,弄春声:诗人不仅感受春天,更参与到生命的乐章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的香气比作雪,强调清新。
- 拟人:让百舌鸟“弄春声”,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啖过梅花香雪”与“依然翠羽轻”。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春天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生命的脆弱与美好,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成熟与怀旧。
- 梅花:象征纯洁与希望。
- 春声:象征生命的回归与欢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前度吟秋碧甃”指的是哪一季节?
- A. 春
- B. 夏
- C. 秋
- D. 冬
-
诗中提到的“促织”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鸟
- C. 一种虫
- D. 一种树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愁苦
- B. 愉悦
- C. 忧伤
- D. 厌倦
答案:
- C. 秋
- C. 一种虫
- B. 愉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诗词对比:
邓嘉缜的《咏春初蟪蛄》与杜甫的《春夜喜雨》均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感受与自然的互动,而后者则展现了春雨润物的意象,两者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入门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