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团儿 咏猫》

时间: 2025-01-14 23:44:24

深闺驯绕闲时节,卧花茵,香团白雪,爪住湘裙,回身欲捕,绣成双蝶。

春来更惹人怜惜,怪无端、鱼羹虚设。

暗响金铃,乱翻鸳瓦,把人抛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团儿 咏猫
作者: 董元恺 〔清代〕

深闺驯绕闲时节,
卧花茵,香团白雪,
爪住湘裙,回身欲捕,
绣成双蝶。
春来更惹人怜惜,
怪无端鱼羹虚设。
暗响金铃,乱翻鸳瓦,
把人抛撒。

白话文翻译

在深闺中,猫儿在悠闲的时节里徘徊,
懒懒地卧在花丛中,像白雪一样香甜,
它用爪子抓住了我的裙子,回身想要捕捉,
像绣成的双蝶一般。
春天来临,更加让人怜爱,
可惜无缘的鱼羹却虚设在一旁。
隐隐的金铃声响起,打乱了鸳瓦的宁静,
把人抛在了旁边。

注释

字词注释

  • 深闺:指深藏的闺房,通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生活环境。
  • 卧花茵:卧在花丛中。
  • 湘裙:指湘水地区的裙子,通常是指轻盈的裙子。
  • 绣成双蝶:形容猫儿抓住的动作如同绣上去的双蝶。
  • 鱼羹:一种用鱼做的羹汤。
  • 金铃:指猫身上的铃铛。
  • 鸳瓦:形容屋顶的瓦片,通常指安静的环境。

典故解析
此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鸳瓦”一词可以联想起古代江南的典雅建筑,常用于描写女子的柔美与生活的闲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元恺,清代诗人,擅长写词和诗,作品风格细腻优雅,常描绘生活中的细节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的亲近,尤其是对猫的柔美姿态的赞美,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玉团儿 咏猫》是一首描绘猫的古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猫的灵动与优雅。诗中描绘了猫在室内悠闲的生活状态,恣意地卧在花丛中,宛如一团香雪,给人以温暖与愉悦的感受。猫的爪子轻轻抓住裙子,仿佛在与主人嬉戏,展现出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宁静与美好,令人感到温馨。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生活细节的感慨,提到鱼羹的虚设,似乎暗示着生活中那些名义上的丰盛并不如真实的陪伴重要。最后一句“把人抛撒”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仿佛猫儿的轻松让人忘却了世俗的烦恼,沉浸在自然与生活的美好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深闺驯绕闲时节”:在深闺中,猫儿悠然地游走,暗示一种安逸的生活状态。
  • “卧花茵,香团白雪”:猫儿躺在花草之间,散发出清新的气息,形象生动。
  • “爪住湘裙,回身欲捕”:猫用爪子抓住裙子,表明猫儿活泼的性格。
  • “绣成双蝶”:形容猫的动作美妙如绣品,增强了诗的视觉效果。
  • “春来更惹人怜惜”:春天的到来让猫儿更加可爱,引发人的怜爱之情。
  • “怪无端鱼羹虚设”:暗示生活中某些看似丰盛的东西其实是徒劳的。
  • “暗响金铃,乱翻鸳瓦”:猫的铃铛声打破了室内的宁静,营造出一种灵动的氛围。
  • “把人抛撒”:表达了猫的自由自在和生活的闲适,让人感到放松和愉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猫的形态比作“香团白雪”,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猫以人的情感与行为,增加了亲切感。
  • 对仗:如“深闺”与“闲时节”,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猫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闲适状态的向往与珍视,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细节的敏感与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代表了灵动与自由,象征着生活的闲适。
  • 花茵: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
  • 湘裙:体现了女性的柔美与优雅。
  • 金铃:象征着猫的灵动与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写猫的状态是怎样的?
    A. 活泼
    B. 忧伤
    C. 忙碌

  2. “爪住湘裙”中的“湘裙”指的是什么?
    A. 男子衣服
    B. 女子裙子
    C. 动物的皮毛

  3.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生活的繁忙
    B. 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C. 对亲情的描写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之美,展现闲适生活。
  • 李白《夜泊牛津》: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对比董元恺的《玉团儿》与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涉及到自然与生命的主题,但风格各异,前者更注重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而后者则注重抒发离别的感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