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侍郎集贤院学士徐公挽词二首》

时间: 2025-01-01 12:03:21

才美临淄北,名高淮海东。

羽仪三省遍,渔猎五车通。

玉殿孤新榜,珠英落旧丛。

徒悬一宝剑,何处访徐公。

叹息书林友,才华天下选。

并赋三阳宫,集诗集贤殿。

具物衣如在,咄嗟长不见。

既哀薤露词,岂忘平生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右侍郎集贤院学士徐公挽词二首
作者: 张说 〔唐代〕

才美临淄北,名高淮海东。
羽仪三省遍,渔猎五车通。
玉殿孤新榜,珠英落旧丛。
徒悬一宝剑,何处访徐公。

叹息书林友,才华天下选。
并赋三阳宫,集诗集贤殿。
具物衣如在,咄嗟长不见。
既哀薤露词,岂忘平生眷。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
徐公才华出众,名声在淮海一带远扬。
他在朝廷三省都得到重用,渔猎的本领也非常高强。
在新榜上他是那样孤独,珍珠般的才华却被旧友埋没。
只留下一把宝剑,何处去寻找徐公的踪影?

第二首:
我叹息失去的朋友,他的才华被世人所认可。
他曾在三阳宫赋诗,集贤殿中吟唱。
他所穿的衣物仿佛还在,然而却再也不能见到他。
我虽感叹《薤露》之词,但对他的眷恋又岂能忘怀?

注释

  • 才美:才华与美德。
  • 临淄:春秋时期齐国的都城,地处今山东。
  • 羽仪:指羽毛的仪仗,形容仪态优雅。
  • 三省:指中央政府的三大部门,表示权力地位。
  • 渔猎:指捕鱼和打猎,形容个人技能。
  • 玉殿:指朝廷,象征高官之位。
  • 孤新榜:指在新任命的榜单上独自一人。
  • 珠英:比喻才华出众的人。
  • 徒悬一宝剑:指徐公的才华如同悬挂的宝剑,未能施展。
  • 薤露:出自《诗经》,常用来表达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唐代诗人,以其诗才和文采著称。他生于盛唐时期,士人身份,曾任职于朝廷,深受皇帝器重。张说的诗风多描绘士人的高洁与悲壮,有着浓厚的人文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为悼念徐公而作,徐公是张说的好友,才华横溢,曾在朝中担任要职。诗作反映了对友人的怀念与惋惜,字里行间流露出深厚的友情与对才华未能施展的感慨。

诗歌鉴赏

张说的《右侍郎集贤院学士徐公挽词二首》是一组深情的悼词,展现了对已故友人的怀念与惋惜。第一首诗的开头“才美临淄北,名高淮海东”通过地域的对比,强调了徐公的卓越才华和名声。接下来的“羽仪三省遍,渔猎五车通”则通过对徐公在朝中地位的叙述,进一步突显其才华的广泛和深厚。诗中反复提到的“孤”、“徒悬”等字,传达了作者对友人孤独和未能施展才华的惋惜。

第二首诗则更为直接地表达了对徐公的深切怀念。“叹息书林友”一句,直抒心扉,令人感受到失去朋友的痛苦。诗的最后两句,既有对友人的深情追忆,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徐公深厚的友情和对其才华的无尽惋惜。

整首诗从词句到情感都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典雅与细腻,张说通过这些诗句,不仅缅怀了徐公的才华,也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才美临淄北:徐公才华出众,美德高尚,居住在临淄以北。
  2. 名高淮海东:他的名声在淮海地区非常高。
  3. 羽仪三省遍:他在朝廷的三省中都有良好的形象和表现。
  4. 渔猎五车通:他在渔猎方面也极有才能,五车的猎物象征技能高强。
  5. 玉殿孤新榜:在新的任命榜单上他显得孤独。
  6. 珠英落旧丛:他的才华如同珍珠般的英才,却被旧友淹没。
  7. 徒悬一宝剑:只留下宝剑,象征着未能施展的才华。
  8. 何处访徐公:我该去哪里寻找徐公的身影呢?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运用对仗手法,使得句子结构工整,如“才美临淄北,名高淮海东”。
  • 比喻:将才华比作“宝剑”,表达未能施展的遗憾。
  • 排比:使用多个短句,增强情感的层次感,比如“叹息书林友,才华天下选”。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悼念为主题,通过对徐公才华的歌颂和对其早逝的惋惜,反映出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才美:象征才华与美德的结合,表现出理想中的士人形象。
  • 宝剑:象征才华和能力,暗喻未能施展的遗憾。
  • 珠英:形容才华横溢的人,承载着对友人的敬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临淄”位于哪个方向? A. 南
    B. 北
    C. 东
    D. 西

  2. “羽仪三省遍”的意思是: A. 受宠若惊
    B. 受人尊敬
    C. 无法施展
    D. 远离朝廷

  3. 诗人对徐公的感情是: A. 轻视
    B. 怀念
    C. 忽视
    D. 敌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前出塞》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张说的挽词和李白的《将进酒》在情感上是有相似之处,前者着重于对友人的怀念与惋惜,而后者则是对人生豪情的抒发。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的情感深度和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唐诗的独特魅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