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呈府判兄 姜特立 〔宋代〕
端忧伤逝者,花事欲如何。 春色愁边少,悲悰酒后多。 溪桃方著脸,区木渐成窠。 拟作开眉计,何当扫障魔。
白话文翻译:
我心中忧伤着逝去的人,花儿的事情又能怎样呢? 春天的色彩在忧愁中显得稀少,悲伤的情绪在酒后更加浓烈。 溪边的桃花正绽放着娇艳的脸庞,树木渐渐形成了茂密的树丛。 我打算展开眉头,何时才能扫除心中的障碍和困扰呢?
注释:
- 端忧:深切的忧愁。
- 逝者:指已故的人。
- 花事:指花的盛衰变化。
- 愁边少:忧愁中显得稀少。
- 悲悰:悲伤的情绪。
- 酒后多:酒后悲伤情绪更加浓烈。
- 溪桃:溪边的桃花。
- 著脸:形容桃花盛开,如同人脸。
- 区木:树木。
- 成窠:形成茂密的树丛。
- 开眉计:展开眉头,指摆脱忧愁。
- 扫障魔:扫除心中的障碍和困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此诗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生活困境的无奈和期望解脱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经历亲人去世或生活中的重大变故后所作,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以及对生活困境的感慨和期望解脱的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忧愁和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为主题,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个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诗中“端忧伤逝者”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悲伤,而“春色愁边少”则通过对比春天的美好和内心的忧愁,加深了情感的层次。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透露出对解脱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端忧伤逝者”:直接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深切忧愁。
- “花事欲如何”:以花的盛衰变化来隐喻人生的无常和变迁。
- “春色愁边少”:春天的美好在忧愁中显得稀少,突出了内心的痛苦。
- “悲悰酒后多”:酒后悲伤情绪更加浓烈,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 “溪桃方著脸”:以桃花的盛开来象征生命的短暂和美好。
- “区木渐成窠”:树木形成茂密的树丛,象征着生命的成长和变化。
- “拟作开眉计”:表达了作者想要摆脱忧愁的愿望。
- “何当扫障魔”:期望能够扫除心中的障碍和困扰,达到解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溪桃方著脸”,将桃花盛开比作人脸,形象生动。
- 拟人:如“区木渐成窠”,赋予树木以生命力,使其形象更加鲜明。
- 对仗:如“春色愁边少,悲悰酒后多”,通过对比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生活困境的感慨展开,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忧愁和对解脱的渴望。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同时也透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色:春天的美好,象征生命的短暂和美好。
- 溪桃:溪边的桃花,象征生命的短暂和美好。
- 区木:树木,象征生命的成长和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端忧伤逝者”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深切忧愁? A. 逝去的亲人 B. 生活的困境 C. 自然的变化 D. 社会的动荡
-
“春色愁边少”中的“愁边少”是什么意思? A. 忧愁中显得稀少 B. 春天的色彩稀少 C. 忧愁的情绪稀少 D. 春天的景色稀少
-
“拟作开眉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 A. 摆脱忧愁 B. 享受春天 C. 忘记过去 D. 追求自由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生活困境的感慨。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梦境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姜特立《呈府判兄》: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生活困境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加宏大,涉及国家兴衰,而姜特立的诗更加个人化,情感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姜特立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姜特立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