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前韵述怀》
时间: 2025-01-21 11:41: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前韵述怀
作者: 童冀 〔明代〕
倦客南游湘水濆,
故山猿鹤久移文。
半簪华发催年暮,
一榻青毡坐夜分。
季子已无衣卒岁,
相如徒有赋凌云。
昨宵又作还家梦,
茅屋分明见少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疲惫的旅人南游湘水,心中思念故乡的情感。故乡的猿鸣和鹤叫在耳旁回响。他的白发渐增,年岁已近暮年,坐在青毡上,夜已深沉。季子已无衣服度过寒冬,而相如的诗才却只能徒劳无功。昨夜又梦见回家,清晰地看见了故乡的茅屋和少君。
注释:
字词注释:
- 倦客:疲惫的旅人。
- 湘水濆:指湘江水域。
- 猿鹤:猿和鹤,象征故乡的生灵。
- 华发:白发,指年老。
- 青毡:青色的毡子,指坐的地方。
- 季子:指季节的儿子,象征着寒冷。
- 相如:指司马相如,著名的诗人。
- 赋凌云:赋,指诗歌,凌云比喻高远的志向。
- 少君:指年轻的朋友或故乡的少年。
典故解析:
- 司马相如,以其才华出名,常被用来象征才华横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童冀,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人生感慨,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旅途中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年华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次前韵述怀》是一首充满浓厚乡愁的作品,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在南游途中对故乡的深情思念。开篇“倦客南游湘水濆”,便传达了诗人疲惫而又迷惘的心情,湘水的清流与远山的猿鹤成为他心中对故土的隐喻。接下来的“半簪华发催年暮”,则直接点明了时间的流逝,白发的增多让他更加感受到年华已晚的无奈。
而“季子已无衣卒岁,相如徒有赋凌云”更是通过引喻,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季子的无衣象征了生活的拮据,而相如的诗才却无法改变这一切,暗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最后两句“昨宵又作还家梦,茅屋分明见少君”,则把整个情感推向高潮,梦中的茅屋和少君成为他心灵深处的寄托,表现出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物,通过这些意象,诗人将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倦客南游湘水濆:疲惫的旅行者在南方的湘水边游荡。
- 故山猿鹤久移文:故乡的猿鸣和鹤叫萦绕耳边,诗人心中思绪万千。
- 半簪华发催年暮:白发渐增,提醒着他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终结。
- 一榻青毡坐夜分:独坐在青色的毡子上,夜深人静,思绪万千。
- 季子已无衣卒岁:季节已冷,像季子一样,生活的艰辛让人无奈。
- 相如徒有赋凌云:司马相如虽有才华,但在现实中却无所作为。
- 昨宵又作还家梦:昨夜梦见回家,梦境中故乡的影像清晰可见。
- 茅屋分明见少君:梦中的茅屋中,少君依然鲜明,象征着温暖和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季子已无衣”比喻生活的困境。
- 拟人:自然景物与诗人情感相结合,赋予猿鹤以情感。
- 对仗:如“青毡坐夜分”与“半簪华发催年暮”,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索,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湘水:象征着远方和旅途的孤独。
- 猿鹤:象征故乡的生灵,寄托对故土的思念。
- 华发:象征岁月的流逝,生命的无常。
- 青毡:象征着孤独的栖息之地。
- 茅屋:象征着温暖和思念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季子”指的是什么?
- A. 季节的儿子
- B. 一位诗人
- C. 友人
-
诗人梦见的“茅屋”象征着什么?
- A. 生活的困境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诗人的理想
-
“半簪华发催年暮”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时间的珍惜
- B. 对老年的无奈
- C. 对青春的怀念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登高》(杜甫):表现人生的无奈与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次前韵述怀》和《静夜思》,前者更侧重于对人生的感慨与理想的思考,而后者则集中于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两者都采用了自然意象来表达情感,但情感的基调和深度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赏析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