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中序第一 西山赏雪归作》
时间: 2025-01-14 01:19: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霓裳中序第一 西山赏雪归作
作者: 张伯驹
江山倏换色,万象无声都一白,桥下流冰潺潺。
看亘野玉田,凌空银壁,荆关画笔。
唳朔风飞雁迷迹。
恁阑望一天黯淡,更莫辨南北。
清寂,埋愁三尺。
玉街暗繁云冻逼,归车难识旧宅。
又夜永如年,酒寒无力,烛盘红泪滴。
梦里觉梅花扑鼻。
铜瓶冷竹窗萧瑟,月影映丛碧。
白话文翻译:
江山瞬间换了颜色,万物无声地都变成了一片白,桥下冰流潺潺。
远望大地如同玉田,空中如银壁,仿佛是荆关的画笔。
呼啸的北风中,飞雁迷失了方向。
倚在栏杆旁,望着天色黯淡,已无法分清南北。
宁静中,愁绪埋藏心底三尺。
玉石铺成的街道上,阴云密布,寒风逼人,归来的车子难以认出旧宅。
又是一夜漫长如年,酒冷得无力,烛台上红泪滴落。
梦中醒来,梅花的香气扑鼻而来。
铜瓶冷冷的,竹窗外萧瑟,月影映照在青翠的丛中。
注释:
- 倏:瞬间。
- 亘野:辽阔的原野。
- 唳:鸟叫的声音,这里指飞雁的鸣叫。
- 恁:如此、这样,指代前文的情景。
- 埋愁三尺:形容心中愁苦的深重。
- 玉街:指的是用玉石铺成的街道,象征着美丽。
典故解析:
- 荆关:古代防守边境的关口,这里比喻画笔,形容雪景的壮丽。
- 梅花: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坚韧与高洁,常与寒冬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伯驹(1898-1984),字洵,号穗庐,近现代著名书法家、画家和诗人。他的创作风格受传统文化影响深厚,尤其是山水画和古诗词。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张伯驹晚年,表达了他对西山雪景的深切感受,以及对人生无常和孤独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雪后的西山美景,深刻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忧愁。在“江山倏换色,万象无声都一白”开头,作者便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抓住了读者的目光,白雪覆盖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空灵的宁静。然而,随之而来的“唳朔风飞雁迷迹”则转向了孤独与迷茫,飞雁的呼啸声仿佛在诉说着作者心中的迷失与惆怅。
诗中反复出现的“清寂”与“埋愁”,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内心世界,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在“归车难识旧宅”中,作者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与失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带走了许多美好。
最后的“梦里觉梅花扑鼻”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追求,尽管生活充满艰难与冷寂,梅花的香气仍然让人感受到一丝温暖与希望。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江山倏换色,万象无声都一白”:描绘了雪后的景色,瞬间的变化让一切都变得宁静。
- “桥下流冰潺潺”:细致入微的观察,使得景象更为生动。
- “看亘野玉田,凌空银壁”:比喻广阔的白雪覆盖大地如同玉石,增添了视觉美感。
- “唳朔风飞雁迷迹”:北风呼啸,飞雁迷失方向,反映了作者的孤独感。
- “清寂,埋愁三尺”:宁静的环境衬托出内心的愁苦。
- “玉街暗繁云冻逼”:描绘了寒冷的街道,给人以压迫感。
- “又夜永如年,酒寒无力,烛盘红泪滴”:表现了作者在漫长夜晚中的孤独与无奈。
- “梦里觉梅花扑鼻”: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景比作“玉田”“银壁”,增强了画面感。
- 拟人:如“唳朔风”,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酒寒无力,烛盘红泪滴”,形成了音韵和谐的效果。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雪景、抒发内心情感,表现了对人生无常、孤独与希望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雪:象征纯洁与宁静,同时也代表孤独与冷清。
- 梅花:象征坚韧与希望,尽管身处寒冷,依然散发芬芳。
- 北风:代表着严寒与孤独,带来迷失的感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江山倏换色”是什么意思?
- A. 江山瞬时变化
- B. 江山没有变化
- C. 江山颜色鲜艳
-
“唳朔风飞雁迷迹”中的“唳”指的是什么?
- A. 鸣叫
- B. 飞翔
- C. 迷失
-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希望与坚韧
- C. 冷漠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张伯驹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内心深处的情感,尽管风格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