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辛酉春仲别袁秘书长洁珊
作者: 魏毓兰 〔近代〕
聚散匆匆,白沙翠竹江村路。
暮云烟树。都为相思苦。
憔悴天涯,有意同谁语。
浑无绪。闲秋几许。
最怕黄昏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聚散匆匆的感慨,描绘了白沙和翠竹环绕的江村小路。在黄昏时分,云烟与树影交织,构成了相思的苦恼。身处天涯的我,憔悴不堪,却无从诉说,心中无比茫然。闲适的秋天,似乎已没有多少。最让我害怕的,便是黄昏时的细雨。
注释:
- 聚散匆匆:指人与人之间的聚会和离散非常匆忙,暗示离别的苦楚。
- 白沙翠竹江村路:描绘出江村的自然景色,白沙和翠竹是对自然美的赞美。
- 暮云烟树:黄昏时分,云朵与树影交融,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 憔悴天涯:形容身心俱疲,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 有意同谁语:内心有话想说,却不知道该和谁倾诉。
- 浑无绪:完全没有头绪,形容思绪混乱。
- 闲秋几许:指秋天的闲适时光,暗含时间的流逝。
- 最怕黄昏雨:黄昏时的细雨让人倍感凄凉,是对孤独的惧怕。
典故解析:
这首词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通过“黄昏雨”等意象,可以联系到古诗词中关于秋雨的悲凉意象,常常与离别、思念相结合,增强了词的情感深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毓兰,近代女词人,字梅兰,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她的词风柔婉细腻,多描绘女性情感,擅长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辛酉年的春季,正值离别之际,表达了对袁秘书长洁珊的深切思念。时代背景中,民国时期社会动荡,许多文人因战乱而离散,词中情感的流露正是那个时代人们普遍的心声。
诗歌鉴赏:
《点绛唇·辛酉春仲别袁秘书长洁珊》是一首典型的离别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开篇“聚散匆匆”便将读者带入一种急促而又无奈的氛围,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如同白沙和翠竹般难以把握。诗中的意象层次分明,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内心情感的细腻流露。
“暮云烟树”展现了黄昏时分的静谧与哀伤,这样的意境常常让人联想到孤独与思念。接着,诗人以“憔悴天涯”的自述,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苦与内心的无助,展现了深情而脆弱的女性形象。
整首词的音调柔和,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结尾的“最怕黄昏雨”更是将整首词的情感提升到高潮,恰到好处地以雨象征着离别后的孤寂与心痛,既是对自然的感应,也是对人际关系的无奈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聚散匆匆:开篇即刻点明离别主题,语气急促。
- 白沙翠竹江村路:美丽的乡村景象与离别情绪形成对比。
- 暮云烟树:黄昏意象,增强了凄凉的氛围。
- 都为相思苦:揭示情感的核心,因思念而痛苦。
- 憔悴天涯,有意同谁语:自我反思,感到孤独。
- 浑无绪:心情迷茫,难以整理思绪。
- 闲秋几许:时间流逝,感到无奈。
- 最怕黄昏雨:结尾强化情感,雨象征着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苦,生动形象。
- 拟人:将秋天与时间化为有情感的存在。
- 对仗:如“聚散匆匆”与“闲秋几许”,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与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沙:象征纯洁、美好。
- 翠竹:象征坚韧与高洁。
- 黄昏: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雨:象征悲伤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有哪几种? A. 白沙和翠竹
B. 山川和河流
C. 花草和树木 -
诗人最害怕的是什么? A. 黄昏的雨
B. 夜晚的星空
C. 早晨的雾霭 -
“浑无绪”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快乐
B. 迷茫
C. 满足
答案:1.A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离别与思念之情。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描绘离愁别绪。
诗词对比:
- 魏毓兰与李清照的词作均表现出女性在离别时的细腻情感,但魏毓兰更多展现出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内心的孤独与悲伤。
参考资料:
- 《近现代女词人研究》
- 《魏毓兰的诗词与情感分析》
- 《古典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