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其二 寄怀雪兰、蕊渊、林风、畹兰诸秭妹》

时间: 2025-01-01 19:09:11

记得海棠花下立,珊珊瘦骨怜卿。

智琼娇小太聪明。

弹丝犹未熟,刚解画眉痕。

满院凉烟春水暝,阴阴新绿如云。

闲看归燕带斜曛。

珠帘慵不卷,风急乱春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记得海棠花下立,珊珊瘦骨怜卿。
智琼娇小太聪明。弹丝犹未熟,刚解画眉痕。
满院凉烟春水暝,阴阴新绿如云。
闲看归燕带斜曛。珠帘慵不卷,风急乱春星。

白话文翻译:

我记得曾在海棠花下站立,看到你那瘦弱的身影,心中怜惜。
你那聪明又娇小的模样,真是太机灵了。弹琴的弦还没有完全调好,刚刚解开了画眉的痕迹。
院子里弥漫着春天的凉烟,春水朦胧,阴影中新绿的树叶如同浮云。
我悠闲地看着归来的燕子,带着斜斜的夕阳。珠帘懒得卷起,风急得把春天的星星都弄乱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珊珊:形容轻盈的样子。
  • 瘦骨:形容身体消瘦,骨骼显露。
  • 智琼:可能是指聪明而美丽的女子,琼通常指美玉或美好事物。
  • 弹丝:指弹奏乐器的弦。
  • 画眉痕:指画眉的痕迹,形容女子的妆容。
  • 凉烟:春天的烟雾,带有凉意。
  • 珠帘:用珠子做成的帘子,形容华丽。
  • 春星:春天的星星,象征着春天的美好。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海棠”作为一种花卉,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和柔弱的女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佩金,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作品可见其擅长描写女性之美与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优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天,正是花开之时,诗人借助自然景色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与情感,展现了一种柔美的情怀。

诗歌鉴赏:

《临江仙 其二》是一首细腻动人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在春天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对友人形象的思念。开头“记得海棠花下立”,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春意的场景,海棠花的盛开象征着青春和美丽,而“瘦骨怜卿”则暗示了对友人健康状况的关心和怜惜。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智琼娇小太聪明”表现出友人的聪明与可爱,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的细腻。

“满院凉烟春水暝,阴阴新绿如云”描绘出一幅优雅的春日图景,凉烟和春水的结合使得整个院落显得朦胧而富有生机,而“闲看归燕带斜曛”则表现出诗人的悠闲心态,虽思念之情浓厚,却又不失淡然。最后两句“珠帘慵不卷,风急乱春星”则通过珠帘与春星的意象,表达出一种轻松却略显混乱的心情,暗示着春天的美好与无常。

整首词在情感表达上细腻而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又有春天自然景色的美丽描绘,形成了一种和谐而优雅的艺术效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记得海棠花下立:回忆中,诗人站在海棠花下,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2. 珊珊瘦骨怜卿:对友人的瘦弱身影表达了深切的关心与怜惜。
  3. 智琼娇小太聪明:对友人聪明可爱的赞美,展示了诗人对其特质的欣赏。
  4. 弹丝犹未熟,刚解画眉痕:音乐与妆容的细腻描写,体现出女子的娇柔与灵动。
  5. 满院凉烟春水暝:自然景色的渲染,营造出春天的氛围。
  6. 阴阴新绿如云:描绘出春天新绿的生机与活力。
  7. 闲看归燕带斜曛:悠闲的心境,象征着归属感与安宁。
  8. 珠帘慵不卷,风急乱春星:表达出一种轻松却略显混乱的心情,反映出春天的美好与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阴阴新绿如云”,通过比喻让人联想起春天的柔和与生机。
  • 拟人:如“珠帘慵不卷”,赋予珠帘以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上都较为工整,形成了对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通过春天的自然景色传达出一种柔美而淡然的情感,呈现出友情的温暖与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棠花:象征美丽、柔弱,代表着青春。
  • 凉烟:春天的气息,象征温柔与惬意。
  • 新绿:象征生命与希望。
  • 燕子:象征归属与春天的生命力。
  • 珠帘:象征华丽与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记得在什么花下立?

    • A) 桃花
    • B) 海棠花
    • C) 桂花
  2. 诗中提到的“智琼”特征是什么?

    • A) 短小
    • B) 聪明
    • C) 强壮
  3. “闲看归燕带斜曛”中的“归燕”象征什么?

    • A) 归属感
    • B) 思念
    • C) 旅行

答案:

  1. B) 海棠花
  2. B) 聪明
  3. A) 归属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桃花扇底江南水》- 侯方域

诗词对比:

  • 对比李佩金的《临江仙 其二》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两者皆描绘春天的美景,但李佩金更多地融入了对友人的情感,而张若虚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宏大与细腻,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佩金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