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睡》

时间: 2025-01-01 09:56:19

永夜不欲睡,虚堂闭复开。

却离灯影去,待得月光来。

落叶逢巢住,飞萤值我回。

天明拂经案,一炷白檀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睡
齐己 〔唐代〕

永夜不欲睡,虚堂闭复开。
却离灯影去,待得月光来。
落叶逢巢住,飞萤值我回。
天明拂经案,一炷白檀灰。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可以译为:
漫漫长夜,我总是想不睡觉,虚空的厅堂里,门虽关却又打开。
我离开了灯光的影子,等待着月光的到来。
落叶恰好停在巢里,飞舞的萤火虫陪伴着我归来。
天明时分,我拂去经案上的尘埃,只剩下一炷白檀的烟灰。

注释

  • 不欲睡:不想睡觉。
  • 虚堂:空旷的厅堂。
  • 却离:离开。
  • 灯影:灯光的影子。
  • 待得:等待。
  • 落叶:秋天的落叶。
  • 逢巢住:恰好停在巢里。
  • 飞萤:飞舞的萤火虫。
  • 拂经案:拂去经书案上的尘埃。
  • 白檀灰:白檀香木燃烧后的灰烬。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可理解为表达作者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思考与等待的情境。诗中提到的月光和萤火虫,象征着生命的光明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约780-842)是唐代著名的僧人和诗人,号称齐山草堂主,与王维、李白等人齐名,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达禅理和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夜深人静之时,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及内心的宁静情感。夜晚的沉寂与自然的景象,给了他无限的遐想空间。

诗歌鉴赏

《不睡》是一首描写静谧夜晚的诗,诗中通过对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光明的渴望。整个诗篇在结构上紧凑,意象丰富,展现了深邃的哲理和情感。开头的“永夜不欲睡”,展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感,诗人似乎在思考生命的意义,夜晚的漫长让他不愿入睡,反而更愿意在这安静的时光中思索。而“虚堂闭复开”则体现出一种对外界的开放态度,似乎在等待着某种启迪。

接下来的“却离灯影去,待得月光来”,诗人选择了离开灯光的束缚,渴望自然的月光,象征着他对真实和纯粹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的景象逐渐浮现,“落叶逢巢住,飞萤值我回”,描绘了自然的和谐与安详,落叶静静停驻,萤火虫的飞舞更添生机,给人以温暖和陪伴。

最后“天明拂经案,一炷白檀灰”则表现了诗人对新一天的迎接,拂去尘埃,象征着对过去的释怀和对未来的期盼。整首诗在意境上既有孤独的思索,又有自然的温暖,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期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永夜不欲睡:长夜漫漫,心中难以入眠。
    2. 虚堂闭复开:空荡的厅堂,门虽然关上,但又想打开,体现内心的矛盾与向往。
    3. 却离灯影去:离开灯光的影子,象征对现实的逃避。
    4. 待得月光来:期待着月光的到来,象征着对真理的追求。
    5. 落叶逢巢住:自然中的落叶恰好落到巢里,展现和谐的自然景象。
    6. 飞萤值我回:萤火虫的陪伴,象征着希望与温暖。
    7. 天明拂经案:天亮时,轻轻拂去书桌上的灰尘,象征对新一天的期待。
    8. 一炷白檀灰:留下的白檀灰,意指静谧与禅意。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灯影”与内心的束缚联系在一起。
    • 拟人:飞萤似乎在与诗人对话,带来温暖与陪伴。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宁静夜晚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深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光明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夜晚:象征着孤独与思索。
  • 月光:代表希望与真理。
  • 落叶:象征生命的结束与新的开始。
  • 萤火虫:象征温暖与陪伴。
  • 白檀灰: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齐己的生活时代是哪个朝代?

    • A. 宋代
    • B. 明代
    • C. 唐代
    • D. 元代
  2. 诗中提到的自然现象包括哪些?

    • A. 星星
    • B. 萤火虫
    • C. 雪花
    • D. 花朵
  3. “一炷白檀灰”中的“白檀”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香木
    • C. 一种草药
    • D. 一种茶叶

答案

  1. C. 唐代
  2. B. 萤火虫
  3. B. 一种香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静夜思》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齐己的《不睡》同样表现出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思索,但王维的笔触更为简练,意境更为悠远,传达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齐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