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蜀地曾闻子规鸟,
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
三春三月忆三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蜀地听到杜鹃鸟的声音和在宣城看到杜鹃花的情景。每一声叫唤都让人心肠断裂,三春三月让人怀念故乡三巴。
注释
- 子规鸟:即杜鹃鸟,因其叫声凄凉而著称,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 杜鹃花:指的是杜鹃花,盛开时节往往引人回忆。
- 一叫一回肠一断:形容杜鹃鸟的叫声让人心痛,肠子都要断裂了。
- 三春三月:春天的三个月,指的是春天的美好时光。
- 三巴:古代的巴蜀地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樱桃。唐代著名诗人,以七律和五绝闻名,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他的诗风简练、清新,常常蕴含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杜牧在游历至宣城时,看到杜鹃花,忆起了蜀地的故乡,触发了他的思乡情怀。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子规》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诗开头提到“蜀地曾闻子规鸟”,即通过对杜鹃鸟的回忆,传达出游子对故乡的思念。诗人在宣城再度见到杜鹃花,进一步激发了内心的情感。诗中“一叫一回肠一断”生动地表达了杜鹃鸟的叫声不仅是自然的回响,更是情感的共鸣,深深刺痛了诗人的心。
“春春三月忆三巴”是对时光的追溯,春天的美好时光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写,更是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过往的怀念。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有自然的美,也蕴含了深厚的人文情怀,是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蜀地曾闻子规鸟:回忆过去在蜀地时听到的杜鹃鸟叫声。
- 宣城又见杜鹃花:在宣城再次看到杜鹃花,触动了诗人的情感。
- 一叫一回肠一断:杜鹃鸟的叫声让人痛苦,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感到心肠断裂。
- 三春三月忆三巴:春天的三个月让诗人想念故乡的三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杜鹃鸟的叫声拟人化,形容其声音撕裂心肠。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杜鹃鸟和杜鹃花象征着思乡和怀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展现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无奈。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抒发了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和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子规鸟:象征思乡与离别。
- 杜鹃花:象征美好的回忆与情感。
- 三春三月:象征时光的流逝与青春的短暂。
- 三巴:象征故乡,代表深厚的情感根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牧的《子规》主要描写了哪种鸟? A. 燕子
B. 子规(杜鹃鸟)
C. 雀鸟
D. 鹦鹉 -
诗中提到的“子规鸟”在文学中通常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爱情
C. 思乡与离别
D. 自由 -
“三春三月”是指哪个季节? A. 夏天
B. 秋天
C. 冬天
D. 春天
答案
- B
- C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王维的《送别》:描写别离的情感。
诗词对比
杜牧的《子规》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都表达了离愁别绪,但杜牧更侧重于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李白则更多地展现了壮丽的山河与哲理思考。两者在意象使用和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集》
- 《唐代诗歌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