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友人》
时间: 2025-01-01 16:27: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友人
作者:孟郊
白日照清水,浅深无隐姿。
君子业高文,怀抱多正思。
砥行碧山石,结交青松枝。
碧山无转易,青松难倾移。
落落出俗韵,琅琅大雅词。
自非随氏掌,明月安能持。
千里不可倒,一返无近期。
如何非意中,良觌忽在兹。
道语必疏淡,儒风易凌迟。
愿存坚贞节,勿为霜霰欺。
白话文翻译
白天的阳光照耀着清澈的水面,水的深浅没有任何遮掩的姿态。君子追求高尚的文采,心中怀有正直的思想。像磨砺在碧山石上的品德,交友如同青松相交。碧山的特质不易改变,青松的坚贞难以动摇。悠然自得地展现出超凡的韵味,清晰响亮地吟诵出优雅的诗句。若不是随氏掌管,明月怎能长久保持?千里之路不可轻易转折,回头已无近前。若不是心中所愿,良好的机缘怎么会忽然到来?道理的语言必然简朴,儒家风范容易被忽视。愿意保持坚贞的节操,莫要被霜雪欺凌。
注释
- 隐姿:隐藏的形态,指水面清澈,深浅一目了然。
- 君子:指有德行、有文采的人。
- 砥行:磨砺自己的品德。
- 青松:象征坚贞不屈的品质。
- 落落:形容自然、洒脱的样子。
- 琅琅:清晰响亮,是赞美诗词的声音。
- 随氏:指随和氏族,可能是指有权势的人物。
- 霜霰:即霜雪,用以比喻外界的困扰和挑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深情和严肃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作品多涉及对人生、理想、友谊的思考。
创作背景
《答友人》创作于孟郊与友人交往的背景下,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个人品德的坚守。诗中蕴含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反映出他在社会动荡时期对理想和道德的坚持。
诗歌鉴赏
孟郊的《答友人》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诗中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君子应有的气节与追求。开篇通过“白日照清水”的意象,传递出一种明朗与清晰的感觉,象征着心灵的透明与正直。接着,诗人以“君子业高文”引入,强调了文采与品德的重要性,表明了自己作为一个追求高尚理想者的身份。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用“砥行碧山石,结交青松枝”来形象化道德的坚韧与友谊的深厚,展现了他对坚贞品质的向往和对友谊的赞美。诗中反复提到的“碧山无转易,青松难倾移”,既是对理想的坚定,也是对世事变化的警醒。
最后,诗人以“愿存坚贞节,勿为霜霰欺”作结,表达了对持守道德与理想的决心,显示了他面对外界干扰时的坚定态度。整首诗气韵生动,情感真挚,展现了孟郊作为诗人的深刻思考与对人生态度的坚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白日照清水,浅深无隐姿:阳光照射在清水上,水的深浅一目了然,象征透明与真诚。
- 君子业高文,怀抱多正思:君子追求高尚的事业,心中充满正直的思想。
- 砥行碧山石,结交青松枝:比喻磨砺品德与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 碧山无转易,青松难倾移:表明理想与品德的坚定不移。
- 落落出俗韵,琅琅大雅词:自然流露出超凡的韵味与优雅的诗句。
- 自非随氏掌,明月安能持:强调若非有权势的人物把握,明月怎能常亮?
- 千里不可倒,一返无近期:比喻人生道路难以回头,强调珍惜当下。
- 如何非意中,良觌忽在兹:表达良机的到来常常是意外的。
- 道语必疏淡,儒风易凌迟:道理的表达往往简单,儒家风范容易被忽视。
- 愿存坚贞节,勿为霜霰欺:希望保持坚贞的品德,不被外界的困扰所动摇。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品德与自然景象结合,如“碧山”“青松”象征刚毅。
- 对仗:如“砥行碧山石,结交青松枝”,展现了诗的节奏与美感。
-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个人的高尚品德与坚贞意志,倡导友谊与理想的追求。诗人在面对外部挑战时,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坚定的态度,展现了对道德理想的执着与追求。
意象分析
- 白日:象征光明与真理。
- 清水:象征纯洁与透明。
- 碧山、青松:象征坚韧与不屈的精神。
- 霜霰:象征外界的困扰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日照清水,浅深无隐姿”中的“隐姿”指的是什么?
- A. 隐藏的形态
- B. 美丽的姿态
- C. 复杂的情感
-
诗中提到的“青松”象征什么?
- A. 变化无常
- B. 坚贞不屈
- C. 繁荣昌盛
-
“愿存坚贞节,勿为霜霰欺”中,诗人希望保持什么?
- A. 财富
- B. 品德
- C. 名声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与《答友人》均表达了对理想与志向的追求,但前者侧重于壮丽的自然与人生的豪情,后者则更注重个人品德的坚守和对友谊的珍惜。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孟郊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