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立德新居 其十
作者: 孟郊〔唐代〕
东南富水木,
寂寥蔽光辉。
此地足文字,
及时隘骖騑。
仄雪踏为平,
涩行变如飞。
令畦生气色,
嘉绿新霏微。
天意资厚养,
贤人肯相违。
白话文翻译
这片东南的土地富饶,水木丰盈,
在这里显得十分寂寥,遮蔽了光辉。
这地方文字繁盛,
正好能让骖騑(高头马)畅行无阻。
雪地被踩踏得平坦,
行走在上面像是在飞翔。
田畦里生机盎然,
新绿微微映出朝霞的颜色。
天意厚待这片土地,
贤人们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注释
- 东南:指东南方,常被认为是富饶的地方。
- 富水木:形容水源丰富,树木繁多。
- 寂寥:孤寂、冷清。
- 骖騑:古代名马,象征高贵。
- 仄雪:指雪被踩踏后的模样。
- 涩行:行走困难的样子。
- 令畦:指让田畦。
- 嘉绿:美好的绿色。
- 霏微:细微的云雾或雾气。
- 天意:上天的意愿,天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洁斋,唐代著名诗人,出身于河南省,因其宦途不顺,晚年寄居于长安。孟郊的诗风以豪放、清新、直白著称,尤其在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方面有独到之处。他的作品往往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立德新居》是孟郊在晚年时期创作的一组诗中的一首,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社会的关注。在唐代,士人追求德行与理想的居住环境是普遍的思想,也是对社会动荡的一种反应。
诗歌鉴赏
《立德新居 其十》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文环境的思考。诗中描绘了东南富饶的自然景象,水木相映,生机盎然,给人以美的享受。诗的开头用“东南富水木”描绘出一幅富饶的画面,紧接着的“寂寥蔽光辉”则暗示了这种富饶的背后可能隐藏的孤独与寂寞,形成对比,深化了诗的情感层次。
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隐喻了人文环境的重要性,认为在一个富饶的地方,文字、文化的繁荣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对文化的重视,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接下来的“仄雪踏为平,涩行变如飞”则表现出人在大自然中的自由与解放,雪被踩踏后变得平滑,象征着克服困难后实现的理想状态。
最后两句“天意资厚养,贤人肯相违”则总结了诗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对天地厚恩与贤人应当追随天意的思考,突出了一种和谐的理想状态和人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南富水木:描绘了东南地区资源丰富的自然环境。
- 寂寥蔽光辉:即使富饶,环境依旧显得孤寂,遮蔽了光辉,暗示对人文环境的渴望。
- 此地足文字:承接自然描写,强调这个地方文化的富足。
- 及时隘骖騑:形象地描绘了这里适宜高贵的马匹驰骋,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
- 仄雪踏为平:雪地被踩踏后变得平坦,寓意为克服困难获得的成果。
- 涩行变如飞:行走在雪地上变得轻松,象征心灵的自由与解放。
- 令畦生气色:田畦里的生机,反映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嘉绿新霏微:新生的绿色,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
- 天意资厚养:上天的意志厚待这片土地,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关系。
- 贤人肯相违:贤人应当遵循天意,强调道德与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形成对比。
- 对仗:如“仄雪踏为平,涩行变如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雪、绿等意象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强调文化与德行的重要性,反映了孟郊对社会责任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木:象征富饶与生机。
- 雪:代表自然的艰难与挑战。
- 田畦:象征劳动与收获。
- 嘉绿:象征希望和美好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骖騑”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高贵的马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山脉
-
诗中“仄雪踏为平”表现了什么意图?
- A) 描述自然景象
- B) 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C) 反映社会的动荡
- D) 强调文化的缺失
-
诗中提到的“天意资厚养”强调了什么?
- A) 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 B) 人的努力
- C) 社会责任感
- D) 文化的缺失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孟郊 vs. 杜甫:两位诗人在描写自然与人文时,都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孟郊更倾向于哲理思考,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民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孟郊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