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琴》
时间: 2025-01-04 08:23: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听琴
作者: 孟郊 〔唐代〕
飒飒微雨收,翻翻橡叶鸣。
月沉乱峰西,寥落三四星。
前溪忽调琴,隔林寒琤琤。
闻弹正弄声,不敢枕上听。
回烛整头簪,漱泉立中庭。
定步屐齿深,貌禅目冥冥。
微风吹衣襟,亦认宫徵声。
学道三十年,未免忧死生。
闻弹一夜中,会尽天地情。
白话文翻译
细雨轻轻停了,橡树的叶子在微微颤动。
月光沉没在西边的山峰间,稀疏的星星在空中闪烁。
前面的溪水突然传来琴声,隔着树林,清脆的音律在寒意中回荡。
我不敢在床上静静地听这琴声。
我起身点燃蜡烛,整好头上的簪子,走到院中漱口。
我稳稳地走着,木屐在地面上留下深深的印痕,
我的神情恍惚,眼前一片迷茫。
微风轻轻吹动衣襟,我也能辨认出那优美的宫徵音。
学道三十年,仍难免忧虑生死的烦恼。
整晚听着琴声,似乎能领悟天地间的情感。
注释
- 飒飒:形容轻微的雨声。
- 翻翻:形容橡叶在雨中发出的声音。
- 琤琤:形容琴声清脆悦耳。
- 漱泉:在泉水边漱口。
- 屐齿:木屐的底部。
- 宫徵声:古代音乐中的一种音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浪淘,唐代著名诗人,与贾岛并称“孟贾”。他一生坎坷,仕途不顺,作品多表现孤独、忧愤及对理想的追求,风格清新而含蓄。
创作背景
《听琴》作于孟郊晚年,正值其思索人生、追求真理的阶段。诗中所描绘的琴声不仅是音乐的表现,更是心灵的寄托,反映了他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听琴》展现了孟郊对自然与音乐的敏锐感受,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诗的一开篇,细雨和橡叶的声音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轻柔的雨声和自然的和谐。随着琴声的出现,诗人内心的情感开始涌动,琴声如水,流淌于寂静的夜晚,令人心醉。
整首诗通过对琴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及人生哲理的思索。尽管学道多年,但诗人依然感受到生死的忧虑,显示出一种无奈和深邃的思考。最后一句“闻弹一夜中,会尽天地情”,将琴声与天地间的情感结合,显示了音乐的超越性和人心的共鸣,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飒飒微雨收:描绘了细雨渐停的景象,带来一种清新之感。
- 翻翻橡叶鸣:橡树叶子在雨中发出的声音,表现自然的生动。
- 月沉乱峰西:月亮沉入西边的山峰,暗示夜深。
- 寥落三四星:星星稀疏的闪烁,渲染出孤寂的夜空。
- 前溪忽调琴:溪水边突然传来琴声,打破了夜的寂静。
- 隔林寒琤琤闻弹正弄声:琴声清脆悦耳,虽隔林而传,显出琴声的魅力。
- 不敢枕上听:诗人因琴声而不敢安睡,表现出琴声的吸引力。
- 回烛整头簪:起身点燃蜡烛,整好头发上的簪子,显示出诗人的细致。
- 漱泉立中庭:在院中漱口,意象清新。
- 定步屐齿深:木屐踩在地面上留下的深刻印痕,象征着内心的沉重。
- 貌禅目冥冥:面容恍惚,眼神迷蒙,显示诗人思绪的混乱。
- 微风吹衣襟:风轻轻吹动着衣服,增添了一丝自然的气息。
- 亦认宫徵声:也能辨认出琴声的高低曲调。
- 学道三十年:表明自己修道的年限,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
- 未免忧死生:尽管学道多年,依然无法逃避生死的忧虑。
- 闻弹一夜中:整夜聆听琴声。
- 会尽天地情:琴声中似乎蕴含着天地间的情感,达到一种心灵的共鸣。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橡叶鸣”,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微风吹衣襟,亦认宫徵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琴声比作天地间的情感,传达了深邃的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琴声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生命、命运及自然的思考,表现了音乐对心灵的滋养与安慰,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切感慨。
意象分析
- 微雨:象征着生命的细腻与脆弱。
- 琴声:代表着艺术的力量和情感的寄托。
- 月亮与星星:象征孤独与思索。
- 溪水:流动的生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风:象征自然的无常与生命的轻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生死的忧虑
B. 自然的美
C. 音乐的力量
D. 以上皆是 -
“月沉乱峰西”中的“乱峰”指的是什么?
A. 星星
B. 山峰
C. 河流
D. 树木 -
诗人学道多少年?
A. 十年
B. 二十年
C. 三十年
D. 四十年
答案
- D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头》 by 李白:同样描写夜晚的音乐与思考。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对孤独与思念的深刻表达。
诗词对比
孟郊的《听琴》与李白的《夜泊牛头》相比,前者更注重内心的思考与感受,而后者则更多展现豪情与壮阔的自然景观。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艺术追求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