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和州刘使君》
时间: 2025-01-06 14:02: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和州刘使君
张籍 〔唐代〕
别离已久犹为郡,
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
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
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
醉中高咏有谁听。
白话文翻译:
离开已有很久,但依然在这郡城,
闲暇时向春风倾倒酒瓶。
送别朋友特意经过沙口堰,
看花时常上水心亭。
清晨时分江上的雾气连绵如白色的纱,
雨后的山光映照着满城的青翠。
来到这里,诗情应该更远,
醉中高歌却没有人来倾听。
注释:
字词注释:
- 郡:指基层行政区划。
-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温暖和生机。
- 酒瓶:指盛酒的器具,寓意喝酒。
- 沙口堰:地名,可能为送客的地点。
- 水心亭:栖息观景的亭子,意在看花赏景。
- 江气:江面的气息,指晨雾。
- 郭:城市的外围。
- 青:指青色,代表生机和自然。
典故解析:
- “送客特过沙口堰”:可能指古时的送别习俗,沙口堰是水道,常为送行之处。
- “醉中高咏”:古人常在饮酒后吟咏,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约767年-830年),字希声,号雪窗,唐代诗人,擅长古诗,尤其以五言和七言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写景抒情为主,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送别时的心情,同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情感生活。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与人际关系交织在一起,体现了诗人的细腻情感。
诗歌鉴赏:
《寄和州刘使君》是一首充满离愁与自然意象的诗作。诗的开头表达了诗人与刘使君之间的友情,尽管离别已久,但对故人的思念依然深厚。通过“闲向春风倒酒瓶”,诗人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春风象征着希望与生机,暗示着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接下来的句子“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描绘了送别友人时的情景,沙口堰作为一个特定的地理名词,赋予了诗意的空间感。诗人在送别中不忘欣赏自然的美景,体现出一种洒脱而又不失传统礼节的情感。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两句不仅描绘了清晨江面上白雾弥漫的景象,也映衬出雨后的生机与活力。江气和山光交相辉映,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美丽。
最后两句“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诗人自觉在酒醉中吟咏,尽管心中诗情绵绵,却无人在意,这种孤独感让人倍感惆怅。整首诗在抒发友情与自然美的同时,深刻体现了人对生命、时间与情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别离已久犹为郡:尽管离开已有一段时间,依然怀念这个地方。
- 闲向春风倒酒瓶:在春风中,悠闲地饮酒,享受生活。
- 送客特过沙口堰:送别朋友时,特意经过的地方。
- 看花多上水心亭:欣赏花景,常常去水心亭。
- 晓来江气连城白:清晨时,江上的雾气与城相连,显得苍白。
- 雨后山光满郭青:雨后山光明亮,映衬着城市的青翠。
- 到此诗情应更远:来到此地,诗情应该更为深远。
- 醉中高咏有谁听:醉酒后高歌,却无人倾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气比作白色的纱,增强意象美感。
- 对仗:如“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展现了诗人对称的工整感。
- 拟人:将自然景色与诗人情感结合,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人在描写中透露出一种孤独与惆怅。人即便醉酒吟咏,也难以得到应有的倾听,折射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生命与希望。
- 沙口堰:代表友谊与送别的场所。
- 水心亭:象征静谧与自然的美。
- 江气:象征清晨的宁静。
- 山光:代表雨后的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送客特过沙口堰”中的“沙口堰”指的是: A. 一种花名
B. 地名
C. 一种饮品
D. 一种人名 -
诗人在“醉中高咏有谁听”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豪
B. 孤独
C. 快乐
D. 愤怒 -
诗中提到的“春风”象征着: A. 寒冷
B. 希望与生机
C. 无聊
D. 悲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送别》(王维)与张籍的《寄和州刘使君》有相似的送别主题,但王维的诗更为凄凉,展示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 《将进酒》(李白)则表现出豪放的饮酒情怀,与张籍的细腻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