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白二十二舍人》

时间: 2025-01-06 14:00:54

早知内诏过先辈,蹭蹬江南百事疏。

湓浦城中为上佐,

炉峰寺后著幽居。

偏依仙法多求药,长共僧游不读书。

三省比来名望重,肯容君去乐樵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白二十二舍人》
作者:张籍 〔唐代〕

早知内诏过先辈,
蹭蹬江南百事疏。
湓浦城中为上佐,
炉峰寺后著幽居。
偏依仙法多求药,
长共僧游不读书。
三省比来名望重,
肯容君去乐樵渔。

白话文翻译:

早就知道皇命传到先辈那里,
我在江南的事务都显得很疏远。
在湓浦城中担任上佐一职,
在炉峰寺后隐居。
偏向道教寻求长生之药,
常常和僧人游玩而不读书。
最近三省的名望越来越重,
希望你能去享受樵夫和渔夫的乐趣。

注释:

字词注释:

  • 内诏:指皇帝的诏令。
  • 蹭蹬:形容忙碌、奔波。
  • 湓浦: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 上佐:指官职,辅助官员。
  • 炉峰寺:寺庙名,隐喻安静的生活。
  • 偏依:倾向于。
  • 仙法:道教的修炼方法。
  • 樵渔:指砍柴和捕鱼,象征简单的生活。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内诏”与“仙法”反映了唐代的政治背景与道教文化。张籍通过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描写,隐喻了对官场的疏远与对道教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约766年 - 830年),字希声,号阮亭,唐代诗人,作品多见于《全唐诗》。他以五言诗见长,风格清新,常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张籍隐居之时,反映了他对仕途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唐代社会政治腐败,许多文人选择退隐,寻求内心的安宁。

诗歌鉴赏:

《寄白二十二舍人》以其清新自然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开篇用“早知内诏过先辈”引出主题,暗示了政治生活的复杂与无奈。接着通过“江南百事疏”,表现出对江南的情感与对官职的漠然。诗中描述的“湓浦城”和“炉峰寺”则传递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氛围,展示了诗人理想的隐居环境。

在“偏依仙法多求药”一句中,诗人明显表达出对道教修炼的向往,渴望通过道教的“仙法”来获得长生,体现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长共僧游不读书”,则表现出他对世俗学问的超然与放弃,向往一种脱离尘世的生活。

最后两句“三省比来名望重,肯容君去乐樵渔”则是对白舍人的劝诫,希望他能够放下世俗的名利,去享受简朴的樵夫与渔夫的生活。整首诗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哲思,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早知内诏过先辈”:表明对官场的认知与厌倦。
  2. “蹭蹬江南百事疏”:反映了对江南事务的不关心。
  3. “湓浦城中为上佐”:自述官职,隐含无奈。
  4. “炉峰寺后著幽居”:描绘隐居的环境。
  5. “偏依仙法多求药”:表达对道教的向往。
  6. “长共僧游不读书”:与僧人游玩,放弃读书。
  7. “三省比来名望重”:提到朝廷的权力加重。
  8. “肯容君去乐樵渔”:希望朋友能享受简单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隐喻政治如“江南百事疏”的复杂。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了追求内心安宁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象征着诗人的故乡与怀念。
  • 湓浦城:隐喻宁静的隐居环境。
  • 炉峰寺:象征道教文化与修炼。
  • 樵渔:象征简单、恬淡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湓浦城”是指哪个地方?
    A. 湖北省
    B. 江苏省
    C. 浙江省
    D. 河南省

  2. “偏依仙法多求药”中的“仙法”指的是什么?
    A. 道教的修炼方法
    B. 佛教的修行法
    C. 儒家的经典
    D. 兵法

  3. 诗人希望朋友去享受的生活是什么?
    A. 官场生活
    B. 商贾生活
    C. 樵夫与渔夫的生活
    D. 读书生活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
  • 《终南山》——李白

诗词对比:
张籍的《寄白二十二舍人》与王维的《山中问答》都表达了隐逸的思想,但张籍更倾向于对官场的厌倦,而王维则更多地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