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白二十二舍人早春曲江见招
作者:张籍(唐代)
曲江冰欲尽,风日已恬和。
柳色看犹浅,泉声觉渐多。
紫蒲生湿岸,青鸭戏新波。
仙掖高情客,相招共一过。
白话文翻译
在曲江,冰雪即将融化,春风暖阳照耀着大地。
柳树的颜色还显得有些淡薄,泉水的声音渐渐变得柔和悦耳。
湿润的岸边紫色的蒲草已经生长起来,青色的鸭子在新生的波浪中嬉戏。
高雅的客人们在仙境般的曲江相邀共饮,享受这美好的春光。
注释
- 曲江:指的是长安附近的曲江,因其水域广阔而著名,是唐代文人游玩的胜地。
- 冰欲尽:冰快要融化,象征春天的到来。
- 恬和:宁静而温和,形容天气的舒适。
- 柳色:柳树的颜色,春天柳树刚发芽,颜色较浅。
- 泉声:泉水流动的声音,春天水流增多,声音也渐浓。
- 紫蒲:指生长在湿地的紫色蒲草。
- 青鸭:形容鸭子的颜色,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 仙掖:形容高雅的环境或人物,通常指文人雅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字思远,唐代诗人,生于约766年,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中唐时期。他的诗风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刻画生活中的点滴。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早春时节,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热爱。曲江是唐代文人聚集的地方,春天的气息吸引了许多文人雅士前来游玩、聚会。诗中描绘的美景和人情,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文人风采和春日的生机。
诗歌鉴赏
《酬白二十二舍人早春曲江见招》是一首描绘早春时节自然景色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友人雅聚的向往。诗的开头以“曲江冰欲尽”引入,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到来,冰雪的融化象征着冬去春来的转变,给人一种新生的气息。接下来的“风日已恬和”则进一步渲染出春天的和煦与安宁,形成了一幅温暖的春日画面。
诗中“柳色看犹浅”一句,使用了对比手法,暗示春天的生机尚未完全展现,柳树的嫩芽刚刚吐出,给人一种期待的感觉;而“泉声觉渐多”则通过声音的变化,描绘了春水的活泼,提升了画面的动感。
后四句则转向描写湿润的岸边生长的紫蒲和嬉戏的青鸭,展现了春天生机盎然的一面。最后以“仙掖高情客”收尾,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高雅情谊,体现了唐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合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渗透着对友人聚会的期待与欢愉,表达了春天带来的希望与生机,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曲江冰欲尽:描绘出春天即将来临的景象,冰雪将要融化,象征着冬天的结束。
- 风日已恬和:天气温和,春风拂面,营造出安逸的环境。
- 柳色看犹浅:柳树的嫩芽刚刚冒出,颜色还显得比较淡薄,反映出春天的初生。
- 泉声觉渐多:泉水的声音逐渐增多,生动地表现出春天水流的活力。
- 紫蒲生湿岸:湿润的岸边开始长出紫色的蒲草,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青鸭戏新波:青色的鸭子在新生的波浪中嬉戏,展现了春日的活泼与生动。
- 仙掖高情客:高雅的文人朋友们在此聚集,表现出他们的高尚情操。
- 相招共一过:邀请彼此共度良辰美景,体现友谊与分享的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情美好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对仗:如“紫蒲生湿岸,青鸭戏新波”,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泉声与鸭子的嬉戏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和情感,使景物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高雅情谊,渗透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友谊的珍视,营造了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冰:象征冬天的结束,春天的来临。
- 柳:春天的代表,象征生机与希望。
- 泉:象征着生命和活力,体现自然的流动与变化。
- 蒲:湿地植物,象征春天的繁荣。
- 鸭:生动的自然景象,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春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曲江冰欲尽”表达了什么意象? A. 冬天的结束
B. 夏天的来临
C. 秋天的丰收
D. 春天的寒冷 -
“柳色看犹浅”中的“浅”指的是? A. 柳树颜色深
B. 柳树颜色淡
C. 柳树长势旺
D. 柳树枯萎 -
诗中提到的“青鸭”在做什么? A. 游泳
B. 休息
C. 嬉戏
D. 觅食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的《春晓》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主题与本诗相似。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的这首诗同样描绘了早春的景象。
诗词对比
- 《春晓》:相较于张籍的细腻描绘,孟浩然的《春晓》更注重于春天的整体感受,展现了朴素而明快的春意。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的诗在意境上更加豪放,表现出对春日的激昂情绪,与张籍的细腻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诗的艺术与审美》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酬白二十二舍人早春曲江见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