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溪书院 其三》

时间: 2025-01-17 09:10:23

胜地桃溪敞陌头,南山佳气蔼亭楼。

风传竹韵笙簧奏,波漾霞光锦绣浮。

豹变泽文看紫雾,仙才丛桂想千秋。

地灵自是人多杰,蹊下芳名万古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胜地桃溪敞陌头,南山佳气蔼亭楼。
风传竹韵笙簧奏,波漾霞光锦绣浮。
豹变泽文看紫雾,仙才丛桂想千秋。
地灵自是人多杰,蹊下芳名万古留。

白话文翻译:

在美丽的桃溪,开阔的乡间小路旁,南山的秀美气息笼罩着亭台楼阁。
风中传来的竹声与笙箫的乐曲,波光荡漾间,霞光如锦绣般浮现。
在这泽国中,变幻的风云如紫雾般迷人,才华横溢的圣贤仿佛在桂树丛中思古千秋。
这片土地本就灵秀,人才辈出,佳名美誉将世世代代流传。

注释:

  • 胜地: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 桃溪:桃花溪,可能指美丽的溪流。
  • 敞陌头:开阔的乡间小路。
  • 佳气:美好的气息或氛围。
  • 笙簧:笙和簧管乐器。
  • 豹变:形容变化多端,如豹的花纹。
  • 泽文:指丰美的文化。
  • 千秋:指悠久的岁月或历史。
  • 地灵:指地理环境优越,灵气聚集之地。
  • 芳名:美好的名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邓允燧(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抒情诗,作品常表现自然美和人文情怀,语言优美,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明代,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文化繁荣,士人普遍追求诗词的创作与吟咏。桃溪书院作为一个文化聚集的场所,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美和人杰地灵的赞美。

诗歌鉴赏:

《桃溪书院 其三》是一首描绘自然美和人文气息的诗作。诗的开头以“胜地桃溪敞陌头”引入,描绘了桃溪的美丽,给人以开阔清新的视觉感受。一方面,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另一方面则蕴含了对人文精神的推崇。南山的“佳气”不仅指自然的气候,也象征着文化的氛围,营造了一种和谐的环境。接下来,诗人通过“风传竹韵笙簧奏”描绘了音乐的悠扬,突出了桃溪的文化气息。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豹变泽文看紫雾”描绘了人杰地灵的意象,表达人才的辈出与文化的积淀。最后两句“地灵自是人多杰,蹊下芳名万古留”将诗的主题升华,强调了自然环境与人文成就的密切关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未来的深思。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桃溪书院的文化底蕴与自然美景,体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文环境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胜地桃溪敞陌头”:描绘桃溪的美丽,开阔的乡间小路。
  2. “南山佳气蔼亭楼”:南山的气息弥漫在亭台楼阁之间,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3. “风传竹韵笙簧奏”:风中传来的竹子声与笙箫乐曲,增添了诗的音乐感。
  4. “波漾霞光锦绣浮”:水波荡漾,霞光浮现,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绚丽。
  5. “豹变泽文看紫雾”:描绘变化多端的风云,仿佛在欣赏神秘的紫雾。
  6. “仙才丛桂想千秋”:仙人的才华与桂树相映,令人思古之情。
  7. “地灵自是人多杰”:这片土地灵秀,人才辈出。
  8. “蹊下芳名万古留”:佳名美誉将流传千古,强调文化的传承。

修辞手法

  • 比喻:“南山佳气”隐喻自然之美与人文气息的交融。
  • 对仗:“风传竹韵笙簧奏,波漾霞光锦绣浮”展示出诗词的音乐美。
  • 夸张:“芳名万古留”突出文化传承的深远。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桃溪书院的自然美与人文精神展开,表达了作者对理想文化环境的向往和对历史传承的敬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溪:象征美丽与和谐的自然环境。
  • 南山:代表高尚的品格与文化底蕴。
  • 竹韵、笙簧:象征着文人的雅趣与音乐之美。
  • 波漾霞光:展现自然景色的动感与色彩之美。
  • 地灵:隐喻优越的地理环境与出色的人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南山佳气”所指的是: A. 山的高度
    B. 自然的气息与文化的氛围
    C. 山上的动物

  2. 诗中提到的“笙簧”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种乐器
    C. 一种饮品

  3. “地灵自是人多杰”强调的是: A. 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B. 人才的稀缺
    C. 人与自然的对立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自然环境。
  • 王维《山居秋暝》:展现山水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

诗词对比

  • 比较邓允燧的《桃溪书院 其三》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但王维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而邓允燧则强调文化的繁荣与历史的积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选读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