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门春感杂诗二十章寓崇文门试邸作 其七》
时间: 2025-01-06 09:39: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借得灵胥市上箫,悲声激烈唱龙标。
颇愁家远书艰达,却喜朋多酒易消。
花碛惊沙中使骑,槐安短梦上公貂。
梳爬百感供豪饮,耳摄奔风似海潮。
白话文翻译
借来市上灵胥的箫声,悲伤的曲调激荡着唱着龙标(指龙标的悲歌)。虽然忧愁于远方的家书难以传达,但我却因结识的朋友多而能在酒中消愁。驿站边的花碛中马儿惊起沙尘,榆树下的短梦中我却梦见了公子的貂裘。梳理着百般感慨为豪饮助兴,耳边的风声如同奔涌的海潮。
注释
- 灵胥: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乐器,象征着悲伤的音乐。
- 龙标:可能指某种古代文学作品或人物,具有悲壮的情感。
- 花碛:指花丛中或小溪边的泥沙,环境描绘。
- 槐安:槐树,象征着宁静与思考。
- 公貂:指身着貂裘的贵族,象征着奢华与地位。
- 耳摄:耳朵被风声所包围,形象化了风的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燮(1682-1760),清代诗人,字子华,号静斋。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著称。姚燮经历了清初的动荡,对社会的观察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在诗中尤为突出。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姚燮任职于崇文门试邸期间,表现了他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和对友人聚会的欢愉心情。诗中既有对家书的焦虑,也有与朋友共饮的快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交往方式与人际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在异乡的复杂情感。开篇借助灵胥的箫声引出悲伤的气氛,暗示了身处他乡的孤独与思念。接着,尽管家书难达,但与朋友的聚会却使他感到欣慰,展现了一种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诗中描绘的花碛与骑马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美感,同时映射出诗人对生活瞬息万变的感悟。
“梳爬百感供豪饮”的意象更是生动地体现了诗人的豪情与洒脱。耳边的风声如海潮般奔涌,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激荡与对自由的向往。整首诗在情感上起伏跌宕,既有愁绪的沉重,又有欢愉的轻快,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借得灵胥市上箫:借用乐器声表达内心的悲伤。
- 悲声激烈唱龙标:悲伤的曲调与古代英雄的悲壮情感相联。
- 颇愁家远书艰达:忧虑家乡的消息难以传达。
- 却喜朋多酒易消:朋友的陪伴能够消解心中的愁苦。
- 花碛惊沙中使骑:动感的场景描绘,体现生活的多样性。
- 槐安短梦上公貂:梦境中的奢华与现实的对比。
- 梳爬百感供豪饮:将复杂的情感化为饮酒的乐趣。
- 耳摄奔风似海潮:声音的强烈象征着内心的震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悲声比作龙标,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家远书艰达”与“朋多酒易消”,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风声被描绘成奔涌的海潮,增强动态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离愁与友情展开,表现了诗人在他乡的思念与孤独,以及通过友谊与饮酒来缓解内心的痛苦,展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灵胥箫声:象征着悲伤与思念。
- 家书:代表着遥远的亲情与思念。
- 花碛与骑马:象征着生活的多样性与动态美。
- 公貂:象征奢华与社会地位。
- 奔风与海潮:象征着内心的激荡与自由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灵胥”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动物
C. 一种植物
答案:A -
诗人为何忧愁于“家远书艰达”? A. 因为书信难以传达
B. 因为朋友太少
C. 因为生活艰难
答案:A -
诗中“耳摄奔风似海潮”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轻松愉快
B. 内心的激荡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赠友人》- 杜甫
诗词对比
- 姚燮 vs. 李白:姚燮的诗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的抒情风格。
- 《都门春感杂诗》 vs. 《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思乡情,但姚燮更多地结合了友情的元素。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