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蔺道士》

时间: 2025-01-01 15:52:53

入水大虫出火龙,一生看守赞神工。

知行例作等间话,三尽儿童八十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蔺道士
阳枋 〔宋代〕
入水大虫出火龙,一生看守赞神工。
知行例作等间话,三尽儿童八十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的神奇形象,像是水中的巨虫和火中的龙,一生在守护着神灵的工艺。知行之间的言行就像是间接的对话,三岁的小孩和八十岁的老人都能理解。

注释:

  • 入水大虫:指水中的大鱼或蛇,象征着潜藏的力量。
  • 出火龙:指火中腾飞的龙,象征着变化与力量的显现。
  • 赞神工:赞美神灵的创造力和工艺。
  • 知行:指知识和行动,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 三尽儿童:指三岁的小孩,寓意天真无邪。
  • 八十翁:指八十岁的老人,象征智慧与经验。

典故解析:

“火龙”与“水虫”的意象,可能源自道教文化中对水与火元素的重视,象征着道士的超凡脱俗和对自然力量的掌控。道士在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通灵之人,与神明沟通。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阳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表现出对道教文化的推崇与自然的敬畏。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道士蔺的赠诗,表达对道士的钦佩,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道教的崇拜与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意象,刻画了道士的神秘与力量。开头“入水大虫出火龙”将自然的力量与道士的神通相结合,展现出一种超越常人的能力和境界。诗中提到的“知行例作等间话”则强调了道士的智慧和经验,体现了知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最后一句提到的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理解道士的智慧,显示了道家思想的普遍性和包容性。整首诗不仅赞美了道士的工艺,也引发了对知识与智慧的深思,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入水大虫出火龙”:以水中的虫与火中的龙作对比,展现道士的神秘与力量。
    • “一生看守赞神工”:强调道士一生致力于守护和赞美神灵的工艺。
    • “知行例作等间话”:指出道士的言行相符,知与行的统一。
    • “三尽儿童八十翁”:不同年龄层的人都能理解道士的智慧,寓意深远。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道士比作“水虫”和“火龙”,生动形象。
    • 对仗:如“知行例作”等间话,平衡对称。
  •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现对道士的崇敬,强调道教文化中智慧与知识的价值,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意象分析:

  • 水虫:象征潜力和未知的力量,暗示道士能掌控深藏的智慧。
  • 火龙:象征显现的力量与变化,表现道士的神秘与超凡。
  • 儿童与翁:代表了人类不同阶段的理解与智慧,强调道教思想的普遍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大虫”象征什么? A. 潜力
    B. 年龄
    C. 经验
    D. 知识

  2. “知行例作等间话”强调了什么? A. 个人能力
    B. 知识与行动的统一
    C. 年龄的差异
    D. 社会地位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道士的崇敬与智慧的推崇
    C. 对老人的尊重
    D. 对年轻人的期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庐山谣》——李白
    《月夜忆舍弟》——杜甫

  • 诗词对比: 比较阳枋的《赠蔺道士》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和超自然力量的崇敬,但阳枋更强调道士的智慧和实践,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壮丽。两者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