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其十二
作者: 赵尊岳
踏青人去。折柳和轻絮。柳外啼鹃啼不住。曾是钿车行处。
残阳淡入烟昏。藏鸦不见斜门。裘马五陵年少,风流也黯吟魂。
白话文翻译
春游的人们相继离去,手中折柳和轻柔的柳絮飘舞。柳树之外,杜鹃鸟不停地鸣叫,这里曾是华丽的钿车经过的地方。
夕阳逐渐淡入烟雾的黄昏,藏在树中的乌鸦也看不见斜门的影子。曾经在五陵之地年轻风流的裘马,如今只剩下黯然的吟唱与回忆。
注释
- 踏青:春天时出游、游玩的活动。
- 折柳:折取柳枝,象征离别、思念。
- 轻絮:指柳絮,春天飞舞的柳树种子。
- 啼鹃:杜鹃鸟鸣叫的声音。
- 钿车:古代的一种华丽的车,象征富贵和美好时光。
- 残阳:夕阳,象征时光流逝。
- 藏鸦:藏在树中的乌鸦,象征隐秘和无法看到的事物。
- 裘马五陵:指的是年轻人骑马穿着华丽皮裘的情景,五陵是古代陵墓的地方,常用来象征风流韵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尊岳,近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变革之际,诗人在游历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时光的流逝,通过描绘春游的场景,反映出对往昔风流岁月的怀念与叹息。
诗歌鉴赏
《清平乐 其十二》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开篇以“踏青人去”引入,描摹了春游的氛围,随后“折柳和轻絮”则表现了离别的情感,柳絮的轻盈与脆弱恰恰映射出离别时的无奈与惆怅。诗中反复提及的“啼鹃”,不仅是自然的声音,也是内心思念的象征,令人联想到对旧时光的怀念。
“曾是钿车行处”一语,承载着对过去繁华的追忆,钿车的富丽与现在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深感时光荏苒,物是人非。随后的“残阳淡入烟昏”,通过夕阳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夕阳西下的苍凉感,正如人生的渐渐老去。
最后,诗人提到“裘马五陵年少”,承载着曾经的风流与潇洒,却在“风流也黯吟魂”中流露出对青春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失落,形成了一种深刻的对比和反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交织,呈现出一种对过往的缅怀和对现世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踏青人去:描绘春游的人们相继离去,营造出一种季节变换、时间流逝的氛围。
- 折柳和轻絮:折柳象征离别,轻絮则增添了春天的柔美,暗示对过去的思念。
- 柳外啼鹃啼不住:杜鹃鸟的鸣叫不断,象征着不绝的思念与情感。
- 曾是钿车行处:回忆过去的繁华,钿车象征着美好与富贵。
- 残阳淡入烟昏:夕阳的暗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藏鸦不见斜门:乌鸦的藏匿暗示着无法看到的过去与隐秘的情感。
- 裘马五陵年少:描绘年轻时的风流情景,充满活力与朝气。
- 风流也黯吟魂:在华丽背后,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将杜鹃的啼鸣赋予情感,使其成为思念的象征。
- 对仗:如“裘马五陵”与“风流黯吟”,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以春游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年少、往昔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感慨,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踏青:春天的游玩,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柳:柔美与离别,常用以表达思念。
- 啼鹃:思念与离别的象征。
- 残阳:时间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裘马:年轻与风流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踏青”指的是什么活动?
A. 春游 B. 冬雪 C. 夏游 -
“钿车”象征着什么?
A. 贫穷 B. 富贵 C. 平凡 -
诗中提到的“啼鹃”有什么象征意义?
A. 快乐 B. 思念 C. 安静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赵尊岳的作品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前者通过春游展现怀旧之情,后者则是在月下独酌中抒发孤独与对理想的思考,二者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深厚的情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近现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