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拔麦》

时间: 2025-01-04 13:13:02

夕阳沉树。

啼宇催归去。

斗地战天酣似火。

何用哀声怨语。

垄头夜色模糊。

汗珠洒落平芜。

拔麦如风卷叶,天边月影如梳。

意思解释

清平乐 拔麦

作者: 郭汉城 〔当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夕阳沉树。啼宇催归去。斗地战天酣似火。何用哀声怨语。垄头夜色模糊。汗珠洒落平芜。拔麦如风卷叶,天边月影如梳。

白话文翻译:

夕阳西沉,树影摇曳。鸟儿啼叫,催促着归人。田地里,劳动如火如荼,何必用哀怨的声音诉说烦恼。田垄上的夜色渐渐模糊,汗水洒落在广阔的田野。拔麦的动作如同风卷起树叶,天边的月影恰似梳理的发丝。

注释:

  • 沉树: 夕阳下的树木,暗示着一天的结束。
  • 啼宇: 鸟鸣声响起,寓意回家的催促。
  • 斗地战天: 比喻在田地里辛勤劳动的场景,形容气氛热烈。
  • 汗珠洒落平芜: 描绘了劳动者的辛劳与汗水。
  • 如风卷叶: 比喻拔麦的动作迅速而有力。
  • 月影如梳: 月光照耀下,影子如同梳理的发丝,富有诗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汉城,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观察和独特的视角,展现农村生活与自然景观。作品常常蕴含对劳动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现代农村,反映了农民在收割季节的辛勤劳动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美。诗中渗透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清平乐 拔麦》以其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农民在夕阳下忙碌的场景,展现了劳动的美和自然的和谐。开篇“夕阳沉树”,既描绘了日落的景象,也暗示了一天劳作的结束,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但随后的“啼宇催归去”则是对生活的召唤,充满了生机。接着“斗地战天酣似火”形象地表达了农民在田间的热烈劳动,展现出一种激情与力量。诗中反复强调劳动的快乐,直至“何用哀声怨语”,明确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描绘夜色模糊、汗珠洒落的细节时,诗人用“如风卷叶”形容拔麦的动作,体现了劳动者的干练与迅速,充满了动态之美。最后一句“天边月影如梳”则将自然与人的劳动结合,月光下的影子如同梳理的头发,给人以静谧和美好的想象。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真实与美丽,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珍惜当下、热爱生活的情感,让人对平凡的劳动产生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夕阳沉树:描绘了日落时分的宁静场景,传达出时间的流逝。
    2. 啼宇催归去:鸟鸣声催促人们归家,表现了对家的思念。
    3. 斗地战天酣似火:形容劳动的热烈,展现出农民的拼搏精神。
    4. 何用哀声怨语:强调积极面对生活,不必诉说烦恼。
    5. 垄头夜色模糊:夜幕降临,田间景象变得朦胧。
    6. 汗珠洒落平芜:描写劳动的艰辛与汗水的付出。
    7. 拔麦如风卷叶:将拔麦的动作比作风的轻盈,展现劳动者的干练。
    8. 天边月影如梳:月光下的影子如同梳理的头发,增添了诗的美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风卷叶”形象地描绘了拔麦的迅速。
    • 拟人:“啼宇催归去”赋予鸟鸣以情感,增强了紧迫感。
    • 对仗:“斗地战天”、“汗珠洒落”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农民的劳动,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辛勤劳动的美好与快乐,同时鼓励人们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

意象分析:

  • 夕阳: 象征时间的流逝,带有淡淡的忧伤。
  • 鸟鸣: 代表归家的召唤,传达了对家的思念。
  • 汗水: 劳动的象征,体现了辛苦与付出。
  • 月影: 代表宁静与美好,增添诗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夕阳沉树”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日出
    B. 日落
    C. 中午
    D. 黄昏

  2. 诗中“何用哀声怨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愤怒
    C. 积极
    D. 忧虑

  3. “拔麦如风卷叶”中的“如”是指什么?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田园诗》系列,描绘农村生活的诗作。
  • 《秋夕》:同样展现自然与生活的交融。

诗词对比:

  • 比较郭汉城的《清平乐 拔麦》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均描绘农村生活,但郭汉城更注重劳动的激情,陶渊明则偏向于宁静和归隐的心境。

参考资料:

  • 《现代诗歌鉴赏》
  • 郭汉城的诗集与传记
  • 相关的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