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堪避暑》
时间: 2025-01-07 22:36: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处堪避暑,林间背日楼。
何处好追凉,池上随风舟。
日高饥始食,食竟饱还游。
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
眼明见青山,耳醒闻碧流。
脱袜闲濯足,解巾快搔头。
如此来几时,已过六七秋。
从心至百骸,无一不自由。
拙退是其分,荣耀非所求。
虽被世间笑,终无身外忧。
此语君莫怪,静思吾亦愁。
如何三伏月,杨尹谪虔州。
白话文翻译
哪里可以避暑呢?在林间的背阴楼上。
哪里又适合追寻凉意呢?在池面上随风荡舟。
日头高挂,肚子饿了才吃东西,
吃完后又继续游玩。
游玩结束后小憩一觉,醒来后喝一杯茶。
眼明亮能见青山,耳朵清醒能听到碧流。
脱掉袜子悠闲地洗洗脚,
解开头巾快快地抓抓头发。
这样的日子已经过了多久?
已经是六七个秋天了。
从心到身体,无一处不感到自由。
我老实退隐是我应有的分,
我并不追求荣耀。
虽然被世人嘲笑,但我一点也不忧虑。
这番话请你不要见怪,我静思之下也有忧愁。
如何在三伏的月份,杨尹被贬到虔州。
注释
- 堪:可以。
- 追凉:寻求凉快的地方。
- 饥始食:饥饿时才开始吃东西。
- 濯足:洗脚。
- 拙退:指不求名利,选择隐退的态度。
- 三伏月:指夏季最热的时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其诗歌风格平易近人,内容关注民生,常以直白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
《何处堪避暑》创作于白居易隐居期间,诗人通过描绘避暑的场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何处堪避暑》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避暑的快乐和对宁静生活的热爱。开篇以“何处堪避暑”引出主题,表现出对避暑之地的渴求。接着,通过“林间背日楼”和“池上随风舟”两幅画面,展现了自然环境的优美与宜人,给读者带来极大的视觉享受。
诗中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了诗人游玩、休息的悠闲生活。无论是“饥始食”,“食竟饱还游”,还是“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都是一种随意、自在的生活态度,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满足与享受。
最后,诗人虽经历世间的嘲笑,却依然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种洒脱的态度让人钦佩。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传达出对简单、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争的淡泊心态,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处堪避暑”:询问避暑的理想场所,表现出对清凉的渴望。
- “林间背日楼”:描绘出在树林中背向太阳的凉亭,营造出一个舒适的环境。
- “池上随风舟”:描写在池上划船的情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日高饥始食”:日头高挂时感到饥饿,体现出自然节奏的生活。
- “食竟饱还游”:吃饱后继续游玩,生活的悠闲自在。
- “游罢睡一觉”:游玩之后小憩,体现了休闲的惬意。
- “觉来茶一瓯”:醒来后享用茶水,生活的幸福感。
- “眼明见青山,耳醒闻碧流”:清醒后能看到青山,听到流水,感受自然之美。
- “脱袜闲濯足,解巾快搔头”:悠闲地洗脚,解开头巾,表现出放松的状态。
- “如此来几时”:感慨这种生活已经持续多久。
- “已过六七秋”:时间的流逝,表达对宁静生活的珍惜。
- “从心至百骸,无一不自由”:内心的自由感传递到身体各处。
- “拙退是其分,荣耀非所求”:表明自己不追求荣华富贵。
- “虽被世间笑,终无身外忧”:即使被他人嘲笑,心中无忧。
- “此语君莫怪,静思吾亦愁”:恳请对方理解,自己也有忧虑。
- “如何三伏月,杨尹谪虔州”:提到历史人物杨尹,被贬的无奈,点出诗人内心的烦恼。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多处使用自然意象,如“青山”、“碧流”,比喻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 对仗:如“日高饥始食,食竟饱还游”,形成了和谐的韵律感。
- 排比:如“脱袜闲濯足,解巾快搔头”,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及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展现出一种追求内心自由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宁静、稳重,代表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碧流:象征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美好,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茶:象征生活的闲适与愉悦,代表了文人情怀的深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何处堪避暑”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名利的渴望
- B. 对清凉环境的向往
- C. 对人际关系的失望
-
“脱袜闲濯足”中的“闲”字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 A. 忙碌
- B. 悠闲自在
- C. 焦虑不安
-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对世俗的态度是:
- A. 追求名利
- B. 超脱淡泊
- C. 忍耐屈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闲情赋》 - 陆游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何处堪避暑》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与生活的悠闲,但白居易更强调内心的自由与淡泊,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白居易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