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崔侍御》

时间: 2025-01-14 02:04:54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脁楼。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宛溪霜夜听猿愁,
去国长如不系舟。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脁楼。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白话文翻译:

在霜冷的夜晚,我在宛溪听到猿猴的悲鸣,
离开故国的日子就像一只不系的船一样漫长。
我独自怜惜一只南飞的大雁,却羡慕那双溪水向北流去。
高人常常能解开陈蕃的榻席,
而过客却难以登上谢脁的楼台。
在这里的离别,像落叶一样,
每天都在分散,承受着敬亭的秋天。

注释:

  • 宛溪:指宛平县的溪水,特指美丽的自然景色。
  • 猿愁:猿猴的哀鸣,象征孤独与思乡之情。
  • 不系舟:形容漂泊不定,失去归属感。
  • 独怜一雁:指对孤雁的怜惜,映射作者的孤独。
  • 高人:指有才华的人。
  • 陈蕃榻:指陈蕃的休息之处,象征高人隐居的生活。
  • 谢脁楼:指谢脁的楼台,象征名士的风雅生活。
  • 落叶:象征离别与时光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仙”。他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歌风格闻名,作品多表达了对自由、理想和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寄崔侍御》创作于李白被贬期间,诗中流露出他对故国的思念与离别的感伤,同时表现了他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寄崔侍御》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作,李白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将离愁别绪与对友人的思念融为一体。开头两句描绘了霜夜中猿猴的哀鸣,形成一种悲凉的氛围,直接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接下来的“去国长如不系舟”,则将这种愁苦进一步深化,表现了作者在他乡的孤独与无助,仿佛一只无系之舟,随波逐流,难以找到归属。

诗中提到的“一雁飞南海”,不仅是对孤雁的怜惜,更象征着离散的游子心态,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羡慕双溪解北流”,渴望那种自由的流动与归属感。这一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提到高人和过客,反映了李白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最后一联“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将离别的意象与季节的流逝结合,表达了对故友的深切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映射内心情感,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李白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宛溪霜夜听猿愁:在霜冷的夜晚,听到猿猴的悲鸣,暗示孤独。
  • 去国长如不系舟:离开故乡的日子漫长得像不系船一样,表达对故国的思念。
  • 独怜一雁飞南海:对孤雁的怜惜,反映诗人的孤独感。
  • 却羡双溪解北流:羡慕双溪水自由流动,渴望能有归属感。
  • 高人屡解陈蕃榻:高人常能解开陈蕃的榻席,象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过客难登谢脁楼:过客难以登上谢脁的楼台,体现诗人的失落感。
  • 此处别离同落叶:离别如落叶,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 朝朝分散敬亭秋:每天都在分散,表达对离别的无奈与对秋天的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不系舟”比喻人的漂泊状态。
  • 对仗:例如“高人屡解”与“过客难登”形成对比。
  • 意象:通过自然元素(猿、雁、溪、叶)传达情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抒发离愁与思乡之情,表现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友人的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由与归属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孤独与悲伤。
  • :象征思乡与孤独的游子。
  • 溪水:象征流动与自由,反映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落叶:象征离别与时光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白在诗中提到的动物是什么? A. 鸟
    B. 猿
    C. 狐狸

  2. “去国长如不系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乡与孤独
    C. 自由

  3. “高人屡解陈蕃榻”中的“高人”指的是? A. 普通人
    B. 有才华的人
    C. 诗人自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口》 - 李白
  • 《静夜思》 - 李白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思乡之情,但侧重点在于夜晚的宁静与思念。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现友谊与离别,情感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李白诗全解》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