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杂咏。茶焙》

时间: 2025-01-01 12:29:00

凿彼碧岩下,恰应深二尺。

泥易带云根,烧难碍石脉。

初能燥金饼,渐见干琼液。

九里共杉林,相望在山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凿彼碧岩下,恰应深二尺。
泥易带云根,烧难碍石脉。
初能燥金饼,渐见干琼液。
九里共杉林,相望在山侧。

白话文翻译:

在碧绿的岩石下凿开,正好深达两尺。
泥土容易带着云的根,烧制时难以妨碍石脉。
最初能使金饼干燥,渐渐显现出干燥的琼液。
九里之间共生着杉林,相望在山的侧面。

注释:

  • :打洞、凿开的意思。
  • 碧岩:指青绿色的岩石。
  • 云根:指泥土中植物的根部。
  • 石脉:岩石中的纹理或脉络。
  • 金饼:指茶饼,形状像金子般的饼状。
  • 琼液:指茶水,清澈而美好,如琼浆般的饮品。
  • 九里:指距离,强调空间的辽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皮日休,字季良,号青原,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834年,卒于公元908年。他以诗、文、词、赋均有成就,尤其在诗歌方面,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茶中杂咏》是皮日休在品茶之余,感悟茶的制作过程而作。茶文化在唐代已渐兴盛,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茶的喜爱和对其制作过程的观察。

诗歌鉴赏:

《茶中杂咏》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茶的制作过程,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茶文化的热爱。开篇“凿彼碧岩下,恰应深二尺”描绘了茶叶的采摘环境,给人以清新而美丽的自然印象。接着“泥易带云根,烧难碍石脉”展现了制作茶的艰辛与细致,通过对泥土与石脉的比喻,表现出制作茶所需的耐心与技巧。第三句“初能燥金饼,渐见干琼液”则生动地描述了茶饼的干燥过程,展现了茶从原料到成品的转变,给人以视觉的联想。最后一句“九里共杉林,相望在山侧”则引导读者进入一幅宁静的山林画面,仿佛置身于茶山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美。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既有对茶制作的细致描写,又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凿彼碧岩下,恰应深二尺:描绘了在青翠的岩石下开凿的场景,强调了制作茶的环境与深度。
  • 泥易带云根,烧难碍石脉:表现了制作过程中泥土与石头的关系,暗示了自然条件的复杂性。
  • 初能燥金饼,渐见干琼液:描述了茶的制作过程,从初步的干燥到最终的成品,展现了茶的美丽与价值。
  • 九里共杉林,相望在山侧:最后引入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环境的热爱与对茶文化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茶的成品比作“金饼”和“琼液”,突显其珍贵和美好。
  • 对仗:如“泥易带云根,烧难碍石脉”,形成了对称美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茶制作过程的赞美和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岩:象征自然的清新与高洁。
  • 云根:代表着生命的根基,象征自然的生机。
  • 金饼琼液:象征茶的珍贵与美好,体现了茶文化的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饼”指的是什么? A. 金子
    B. 茶饼
    C. 饼干

  2. “泥易带云根”的意思是? A. 泥土容易生根
    B. 云彩容易被带走
    C. 石头坚硬

  3. 诗中提到的“九里”代表什么? A. 距离
    B. 高度
    C. 时间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饮中八首》:同样涉及饮茶文化。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描绘自然景色。

诗词对比:

  • 比较皮日休与陆游的茶诗,两者在风格上有所不同,皮日休更注重细腻的描写,而陆游则强调意境的雄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可以全面理解这首诗的内容、背景、意象和艺术特征,帮助深入欣赏古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