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乐府十篇。农父谣》
时间: 2025-01-17 09:38: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农父冤辛苦,向我述其情。
难将一人农,可备十人征。
如何江淮粟,挽漕输咸京。
黄河水如电,一半沈与倾。
均输利其事,职司安敢评。
三川岂不农,三辅岂不耕。
奚不车其粟,用以供天兵。
美哉农父言,何计达王程。
白话文翻译:
农民辛苦冤屈,向我诉说他的苦情。
一人耕作的粮食,竟要支撑十人的征战。
如何能把江淮的粮食,运送到京城?
黄河水流如电,许多粮食都沉没在水中。
均匀分配粮食的事务,负责的官员怎么敢评断?
三川的土地难道不耕种,三辅的地方难道不耕作?
为什么不把粮食运送,用来供给天子的军队?
农民的言论是多么美妙,怎能达到王朝的要求?
注释:
- 冤辛苦:冤屈与辛劳,指农民的辛苦与不公。
- 江淮粟:指江淮地区的粮食。
- 挽漕:拉动运输船只,指运输粮食。
- 均输:均匀分配。
- 三川、三辅:古代地名,指河流和耕作的地区。
- 天兵:天子的军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皮日休(约834年-883年),字希声,号山人,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关注民生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表现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创作背景:
《农父谣》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农民生存艰难的时期。诗人通过农民的口述,反映了当时农民的苦境和对公平的呼求,揭示了统治者对农民的压榨与无情。
诗歌鉴赏:
《农父谣》是一首深刻揭示农民困境的诗作,展现出皮日休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与关怀。诗中以农父的口吻,诉说了他们的辛苦和无奈,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农民的不公正对待。诗的开头通过“冤辛苦”二字,直接表达了农民的痛苦与不满,紧接着以“难将一人农,可备十人征”揭示出农民为国家战争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诗中提到的“江淮粟”和“黄河水如电”,通过生动的意象体现了粮食运输的困难,表现了农民在国家利益面前的无奈与悲哀。
诗的最后两句则是对农民言论的赞美,表明农民的声音应被重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政治的批评和对农民的呼吁。这首诗不仅有着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也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体现了皮日休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农父冤辛苦,向我述其情。
农民向我倾诉他们的冤屈与辛苦。 -
难将一人农,可备十人征。
一个人的粮食难以支撑十人的征战,这显示出农民的负担。 -
如何江淮粟,挽漕输咸京。
江淮的粮食要如何运到京城?运输的困难令人担忧。 -
黄河水如电,一半沈与倾。
黄河的水流如电般迅速,许多粮食在水中沉没。 -
均输利其事,职司安敢评。
均匀分配粮食的事务,负责的官员又怎敢评判? -
三川岂不农,三辅岂不耕。
三川地区难道不耕作?三辅之地难道不种田? -
奚不车其粟,用以供天兵。
为什么不将粮食运送,供给天子的军队? -
美哉农父言,何计达王程。
农民的言论是多么美妙,怎能达到统治者的要求?
修辞手法:
- 比喻:黄河水如电,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迅疾。
- 对仗:如“冤辛苦”与“述其情”,“农”与“征”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农民的困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揭露了国家征战对农民的不公正对待,强调了对农民诉求的关注与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农父:象征农民,代表底层民众的声音。
- 江淮:象征丰饶的土地,反衬出粮食运输的困难。
- 黄河:象征自然环境的无情,强调农民的无奈。
- 天兵:象征统治者的权力与对农民的剥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难将一人农,可备十人征”是指什么? A. 农民的负担
B. 农民的收入
C. 农民的耕作 -
“黄河水如电”中的“电”指的是什么? A. 速度
B. 颜色
C. 形状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喜庆丰收
B. 农民的辛苦与冤屈
C. 国家繁荣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悯农》 by 李绅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y 岑参
诗词对比:
- 李绅的《悯农》同样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强调农民辛苦的生存状况与对社会的反思。
- 与皮日休的《农父谣》相比,李绅的作品更为直接,语言简练,情感更加浓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