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作闵雨诗是夕遂澍雨夜中喜不能寐起作喜雨》

时间: 2025-01-01 13:13:07

南风吹雨下田塍,田父伸眉愿力耕。

麰麦明年应解好,帘栊今夜不胜清。

直须洗尽焦枯意,不厌屡闻飘洒声。

黄卷腐儒何所用,惟将歌咏报升平。

意思解释

既作闵雨诗是夕遂澍雨夜中喜不能寐起作喜雨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原文展示:

南风吹雨下田塍,
田父伸眉愿力耕。
麰麦明年应解好,
帘栊今夜不胜清。
直须洗尽焦枯意,
不厌屡闻飘洒声。
黄卷腐儒何所用,
惟将歌咏报升平。

白话文翻译:

南风带着雨水滋润着田地,
农夫面露笑容渴望耕作。
明年的小麦肯定会丰收,
今夜的帘子内外清透如水。
必须洗净心中焦虑的念头,
不厌倦地倾听那潺潺雨声。
那些读书人又有何用呢?
只愿用歌声来报答这太平盛世。

注释:

字词注释:

  • 田塍: 田间的土埂,用于分隔田地。
  • 伸眉: 形容农夫愉悦的表情。
  • 麰麦: 小麦的一种,指丰收的希望。
  • 帘栊: 窗帘,形容夜晚的静谧。
  • 焦枯意: 指内心的焦虑与烦躁。

典故解析:

  •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反映了农民对雨水的期待与感恩之情,体现了农业社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代表着“江西诗派”。他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成为诗坛一代宗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雨夜,诗人因窗外的雨声而感到心情愉悦,遂起而作。表现了对雨水的喜悦及对农业丰收的美好期望,反映了当时农耕社会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既作闵雨诗是夕遂澍雨夜中喜不能寐起作喜雨》是一首生动而富有情感的诗作。诗人在一个雨夜,因喜雨而无法入眠,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活的热爱。首联“南风吹雨下田塍”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田间的美丽景象,雨水滋润了土地,带来了生机。接着,诗人通过“田父伸眉愿力耕”传达了农民对丰收的期待,展现了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诗中“麰麦明年应解好”则体现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表现了诗人对丰收的信心。后两联“直须洗尽焦枯意,不厌屡闻飘洒声”,则在心境上升华,诗人希望洗去心中的焦虑,尽情享受雨声带来的安宁与快乐,表现了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与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两句“黄卷腐儒何所用,惟将歌咏报升平”则是对知识分子的反思,强调了在盛世下,歌颂自然与生活的意义。这种对诗歌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展现了黄庭坚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风吹雨下田塍: 南风带着雨水吹落在田埂上,描绘出雨水滋润大地的场景。
  2. 田父伸眉愿力耕: 农民因喜雨而露出笑容,期待着能耕种的机会。
  3. 麰麦明年应解好: 小麦明年将会丰收,展现农民对未来的期待。
  4. 帘栊今夜不胜清: 今夜的窗帘在雨声中显得格外清透,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氛围。
  5. 直须洗尽焦枯意: 应该洗净内心的焦虑与烦躁,表达了诗人对心境的追求。
  6. 不厌屡闻飘洒声: 不厌倦地反复听着雨声,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7. 黄卷腐儒何所用: 对于那些沉迷于书本的读书人,诗人发出质疑。
  8. 惟将歌咏报升平: 只有用歌声来回报这盛世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 “黄卷腐儒”比喻那些只会读书而不懂生活的人。
  • 拟人: “南风吹雨”赋予自然以人的动作,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 “直须洗尽焦枯意,不厌屡闻飘洒声”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悦、对丰收的期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反映了人们在盛世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着生命与希望,滋润了干涸的土地。
  • 农父: 代表了劳动者的辛劳与期盼。
  • 小麦: 象征着丰收与未来的美好。
  • 窗帘: 代表了静谧的夜晚与内心的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田父伸眉愿力耕”的意思是? A) 农民希望能耕作
    B) 农民在休息
    C) 农民不想工作

  2. “黄卷腐儒何所用” 中的“黄卷”指的是什么? A) 一本书
    B) 一本古籍
    C) 一本破旧的书

  3. 诗人对未来的期待通过哪个意象表现出来? A) 雨
    B) 小麦
    C) 窗帘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的作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春晓》: 孟浩然的诗作,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李白: 两位诗人都对自然有独特的感悟,黄庭坚更关注于田园生活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的自然观。
  • 黄庭坚与杜甫: 杜甫的诗作常常关注社会现实,而黄庭坚则更注重个人内心的感受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