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赴诏》

时间: 2024-12-29 17:13:19

曾向江门弄钓丝,海风吹浪泼蓑衣。

忽惊天子黄麻诏,打破先生白鹭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沙赴诏
曾向江门弄钓丝,
海风吹浪泼蓑衣。
忽惊天子黄麻诏,
打破先生白鹭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曾在江门边钓鱼,海风吹着浪花,弄湿了我的蓑衣。忽然收到了天子的黄麻诏书,这打破了我在白鹭矶的宁静生活。

注释:

  • 江门:指江门市,位于广东省,水域丰富,非常适合钓鱼。
  • 钓丝:钓鱼的渔线。
  • 海风:海边的风,通常比较凉爽。
  • 蓑衣:一种防水的外衣,古代渔夫常用。
  • 黄麻诏:指皇帝的命令,黄麻作为材料,象征着权威。
  • 白鹭矶:白鹭栖息的岩石,象征着宁静和自然。

典故解析:

  • 黄麻诏:在古代,皇帝的诏书通常用黄麻制成,象征权威与重要性。
  • 白鹭:白鹭是一种优雅的鸟,常被用来象征隐逸的生活或高洁的品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辅,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李辅隐居生活中写成的,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又反映出对朝廷召唤的无奈。

诗歌鉴赏:

《白沙赴诏》是李辅的一首颇具隐逸情怀的诗作,通过简单的钓鱼场景引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开头两句描绘了江边钓鱼的悠闲画面,海风的吹拂和浪花的拍打,传达出一种恬静的生活状态。这种自然的描写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他对归隐生活的依恋。然而,突如其来的“黄麻诏”,打破了这一切,暗示着社会与个人之间的矛盾。诗人虽然在自然中感受到自由,却无法逃避来自皇权的召唤,这种无奈的情感在最后一句表现得尤为明显。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自然景象与人事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李辅在诗中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权力的反感,使得整首诗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与情感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向江门弄钓丝:回忆自己在江门钓鱼的情景,传达出悠闲自在的状态。
  • 海风吹浪泼蓑衣:描绘海风的凉爽和海浪的冲击,表现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忽惊天子黄麻诏:突然接到皇帝的命令,打破了宁静的生活,突显出命运的无常。
  • 打破先生白鹭矶:这句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被迫打破的无奈,白鹭矶象征着理想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麻诏”比作权力的象征,令人感受到皇权的威压。
  • 对仗:诗中前后句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皇权召唤的无奈与反感,展现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门:象征着自然和自由。
  • 钓丝:代表着悠闲与放松。
  • 海风: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 黄麻诏:代表着权力与责任。
  • 白鹭矶:象征着隐逸的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黄麻诏”指的是什么?

    • A. 钓鱼的工具
    • B. 皇帝的命令
    • C. 白鹭的栖息地
  2. 诗人曾在何处钓鱼?

    • A. 湖边
    • B. 江门
    • C. 山顶
  3. “打破先生白鹭矶”中的“白鹭矶”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宁静
    • B. 权力的压迫
    • C. 钓鱼的快乐

答案:1-B,2-B,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比较李辅的《白沙赴诏》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李辅更多地表现出对社会责任的无奈,而王维则在宁静中找到了一种安宁与和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辅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隐逸与归隐的文学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