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石洞临洗耳泉》
时间: 2024-12-29 02:38: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逍遥长林下,倚杖秋山麓。
石室飘紫烟,茅堂带乔木。
山鸟时一鸣,溪流凡几曲。
飞泉散成珠,澄潭碧如玉。
黄猿接臂饮,翠羽联翩浴。
清涟写晴霞,惊湍沸深竹。
奇峰竖皆倒,白石煮欲熟。
愿将浇块垒,何但清心目。
恨无赤鲤骑,飞入湖中宿。
白话文翻译:
在长林的阴凉处,我悠然自得地靠着拐杖,坐落在秋天的山脚下。石室里飘荡着紫色的烟雾,茅草屋旁边长满了高大的树木。山鸟偶尔鸣叫,溪水在这里蜿蜒流淌。飞泉如珠般四散,清澈的潭水碧绿如玉。黄猿与我并肩饮水,翠色的羽毛在水中嬉戏。清澈的涟漪映照着晴空的霞光,惊涛拍打着深竹,发出沸腾的声响。奇特的山峰仿佛倒立,白石在煮沸似的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我希望能把这些美景都浇灌在心中,何必只是让心灵得到宁静呢?我多么希望有一只赤鲤能骑着我,飞入湖中安然栖息。
注释:
- 逍遥:形容无忧无虑的状态。
- 倚杖:依靠拐杖,暗示年老或身体不便。
- 紫烟:指石室中飘散的烟雾,象征着神秘和超脱。
- 茅堂:草屋,简朴的居所。
- 飞泉:高山上流下的泉水。
- 澄潭:清澈的水潭。
典故解析:本诗描绘的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与道家思想密切相关,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云龙是明代的诗人,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鲜明。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该诗可能是在一次秋游中所作,描绘了诗人所见的美丽山水,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李云龙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诗的开头以“逍遥”二字引入,营造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随着诗句的推进,读者被带入了一个如梦似幻的山水世界:紫烟缭绕的石室、翠绿如玉的潭水、飞泉如珠的壮观景象,无不展现出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诗中多处描绘动物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如“黄猿接臂饮,翠羽联翩浴”,生动地展示了生灵与环境的亲密关系。这些细节不仅使景象更加生动,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最后一联“愿将浇块垒,何但清心目”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美好景象永驻心间的愿望,展示了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在意境上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崇敬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充分展现了明代诗人心灵的独立与自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诗人处于秋山之下,感受到自然的宁静。
- 第三四句:石室和茅堂中弥漫着烟雾,溪水和泉水的描绘增加了生动性。
- 第五六句:描写了与自然动物的亲密接触,展现出生灵的活泼。
- 第七八句:奇峰与白石的描写,暗示了自然的神奇与独特。
-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愿意将其珍藏。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泉散成珠”,形象生动。
- 拟人:如“黄猿接臂饮”,使景象更具生命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长林:象征宁静、自然的环境。
- 黄猿:代表生机和灵动。
- 飞泉:象征着自由与灵动。
- 澄潭:象征心灵的纯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李云龙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描绘的石室飘散什么颜色的烟?
- A) 红烟
- B) 紫烟
- C) 白烟
- D) 黑烟
-
诗人希望有一只什么动物骑着自己?
- A) 青蛙
- B) 红鲤
- C) 黄猿
- D) 白鸥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李白与李云龙的自然诗歌比较:李白的诗歌多以豪放奔放为主,而李云龙则更倾向于细腻和沉静的自然描绘,反映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李云龙诗集》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