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林春色 其一
作者: 邹智 〔明代〕
今年春色早,惟有上林先。
蛰起惊雷下,冰消杲日前。
枯株扶冉冉,嫩草踏芊芊。
东风随处到,造化本无偏。
白话文翻译:
今年春天到得早,只有上林的春色最为先显。
蛰伏的雷声惊动大地,冰块在温暖的阳光下融化。
枯木慢慢扶起,嫩草在脚下轻轻踏过。
东风随处而来,造化本无偏向。
注释:
- 上林:古代指的是上林苑,帝王的猎苑,象征着春天的美好。
- 蛰起:指沉睡的事物在春天苏醒。
- 杲日:明亮的太阳。
- 扶冉冉:缓缓扶起、恢复生机。
- 芊芊:形容草木长势旺盛的样子。
典故解析:
“上林”作为古代皇家园林,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繁荣。此外,春雷和融冰的意象在古诗词中常用以表现春天的到来和万物复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邹智,明代诗人,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及人文情怀,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春季,正值自然复苏之际,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上林春色 其一》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早到,表现了自然界的复苏与活力。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仿佛让人感受到春风拂面的温暖。开头两句直接点明主题,写出春色的早来,独特又引人注目。接下来的“蛰起惊雷下,冰消杲日前”,不仅仅是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暗示了生命的重生与希望。最后两句则通过“东风随处到,造化本无偏”,表达了大自然的公平与普遍,暗含着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整首诗洋溢着春的气息,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今年春色早:暗示春天来得早,营造出一种期待与兴奋的氛围。
- 惟有上林先:突出上林苑的春色最为鲜明,象征着繁盛。
- 蛰起惊雷下:自然界的变化,暗示生命的复苏。
- 冰消杲日前:冰雪融化,温暖的阳光照耀,象征新的开始。
- 枯株扶冉冉:描绘植物复苏的过程,展现生命的韧性。
- 嫩草踏芊芊:细腻描写草木生长的旺盛。
- 东风随处到: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生机勃勃。
- 造化本无偏:强调自然法则的公平,寓意深远。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蛰起惊雷下,冰消杲日前”,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性,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主题思想: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意象分析:
- 春色: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蛰起:意味着万物复苏。
- 冰消:代表着过去的寒冷与艰难的结束。
- 嫩草:象征着生命力与旺盛的生长。
- 东风:春风的代表,象征着温暖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上林”指代什么?
A. 一种植物
B. 古代的皇家园林
C. 一座山
答案:B -
诗中“蛰起惊雷下,冰消杲日前”表明了什么自然现象?
A. 雨后春笋
B. 冬去春来
C. 夏日炎炎
答案:B -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秋天的怀念
B. 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C. 对冬天的恐惧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与《上林春色 其一》均描绘春天的景象,但前者更多关注春天的宁静与清晨的温馨,后者则强调生机与复苏,展现了不同的春日气息。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相关研究文章与诗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