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新月
作者: 叶小纨 〔明代〕
纤影黄昏到小楼。
弱云扶住柳梢头。
捲帘依约见银钩。
妆镜慵开才出匣,
蛾眉学画半含愁。
清光先自映波流。
白话文翻译:
在黄昏时分,纤细的身影来到小楼。
淡淡的云朵轻轻依偎在柳梢上。
轻轻卷起帘子,隐约可以看见那弯弯的银钩。
妆镜懒得打开,刚刚从匣子里拿出来,
那眉毛如蛾般的女子,似乎在半含愁绪地学着画画。
清冷的月光首先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
注释:
- 纤影:指细小的身影,暗示女子的纤细柔美。
- 弱云:形容云彩轻薄柔弱,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 银钩:指新月,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形状。
- 妆镜:化妆用的镜子,这里暗示女子的妆扮。
- 蛾眉:形容女子的眉毛如蛾一般,细长而美丽。
- 清光:指清澈的月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小纨,明代女诗人,生于明中期,作品以清新婉约著称。诗风细腻,常表达女性的柔情与愁思,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充满了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反映了当时女性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诗歌鉴赏:
《浣溪沙 新月》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黄昏时分的美丽景象,展现了女子的柔美与内心的愁绪。诗的开头“纤影黄昏到小楼”,便直接引入了一个清新而静谧的场景,黄昏的光影与女子的身影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温柔的氛围。接着“弱云扶住柳梢头”,将自然景象与女主人公的形象完美结合,柳树与云朵的描写,隐喻着女子的柔弱与依赖。
“捲帘依约见银钩”一句,运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新月的美丽,暗示着女子内心的期待与向往。随后,诗人描绘女子的妆镜与蛾眉,体现出一种懒散却又带着愁绪的美感,显示出内心情感的复杂。最后一句“清光先自映波流”则将整个场景推向高潮,月光的映照仿佛把女子的情感具象化,清冷的光芒与波光相映,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又美丽的情感体验。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其精妙,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渲染,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丽的交织,展现出明代女性独特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纤影黄昏到小楼。”:描绘女子在黄昏时分来到小楼,暗含着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 “弱云扶住柳梢头。”:弱云轻柔地依偎在柳树上,体现出自然的柔情与女子的温婉。
- “捲帘依约见银钩。”:卷起窗帘,隐约可以看到新月,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妆镜慵开才出匣,”:女子懒得打开妆镜,暗示她的心情不佳。
- “蛾眉学画半含愁。”:蛾眉般的女子在画画,眉头微皱,流露出愁绪。
- “清光先自映波流。”:月光首先照在水面上,象征着宁静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钩”比喻新月,形象生动。
- 拟人:如“弱云扶住柳梢头”,赋予云朵以动作,增添了柔美。
- 对仗:如“蛾眉学画半含愁”中的“学画”和“含愁”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黄昏的景象和女子的内心情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情感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展现了女性独特的柔情与愁绪。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昏: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慨。
- 小楼:代表安全与温馨的空间,暗示内心的归属感。
- 柳:象征柔美、依赖与愁苦。
- 银钩:象征着希望与美丽,寄托了对未来的向往。
- 妆镜:象征女性的自我审视与内心的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纤影”指的是:
A. 细小的身影
B. 黑暗的影子
C. 明亮的光芒 -
“银钩”在诗中象征:
A. 新月
B. 星星
C. 太阳 -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忧伤
C. 激昂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叶小纨的《浣溪沙 新月》在意象的细腻性上更为突出,前者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而后者则通过景物描写传达情感,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明代女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