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霸越亡吴计已成,
论功也合赏倾城。
西施亦有弓藏惧,
不独鸱夷变姓名。
白话文翻译:
吴国已被霸主越国所灭,
功劳也是应该赏赐给倾城的人。
西施虽然美丽,但她也有隐忧,
并不仅仅是鸱夷改换了名字。
注释:
- 霸越:指越国,历史上曾与吴国争斗,最终灭吴。
- 亡吴:吴国灭亡。
- 倾城:形容美女,通常用来形容西施。
-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因其美貌而被称为倾城之色。
- 弓藏惧:意指西施有隐藏的恐惧,暗示她的命运。
- 鸱夷:指另一位古代美女,因与西施同为美人,提及其改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伟业(1609-1672),字汝谦,号岳峤,晚明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词、散文及小说。他的诗歌多以历史题材和政治议论为主,风格清新豪放。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末清初,正值国家动荡不安,吴伟业借古喻今,通过西施的故事表达对美与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历史悲剧的感慨。
诗歌鉴赏:
《西子》通过西施这一历史人物,深刻探讨了美与命运之间的关系。首句“霸越亡吴计已成”,开宗明义,直接引入历史背景,暗示了国破家亡的悲凉。接着“论功也合赏倾城”,西施作为美女,理应受到赞赏,但诗人却用“合赏”二字,透露出一种对美丽的冷淡,似乎在质疑美的价值。
诗的转折在“西施亦有弓藏惧”,将西施的美丽与她内心的恐惧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美貌背后的脆弱与无奈。这不仅是对西施个人命运的感慨,也反映出在历史洪流中,个人是多么渺小和无助。最后一句“不独鸱夷变姓名”,则是强调即使是美丽的女子也无法逃脱历史的悲剧,所有美丽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痛苦。
整首诗以历史为背景,通过西施这一形象传达出对美与命运的深刻思考,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个体命运的反思,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霸越亡吴计已成”:表明历史的残酷,吴国已被越国所灭,暗示政治斗争的结果。
- “论功也合赏倾城”:即使功劳显赫,也应将美人西施作为赏赐,揭示了美与权力的关系。
- “西施亦有弓藏惧”:西施虽美,却也有自己的忧虑,反映出她的无奈与悲哀。
- “不独鸱夷变姓名”:不仅仅是鸱夷(另一位美人)的故事,所有美人都有各自的命运,强调了历史的悲剧性。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的“亡吴”与“赏倾城”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暗喻:西施的美与命运之间的关系通过“弓藏惧”暗示,表现了深刻的哲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西施的形象探讨了美丽与命运的复杂关系,表面上的光鲜亮丽掩盖了深层的悲伤,反映了历史的无情和个人的无力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施:象征着绝世美人,同时也代表了美丽的悲剧。
- 弓:象征着隐秘的恐惧和潜在的危险,暗示美丽背后的脆弱。
- 倾城:代表了美丽在历史中的价值与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美女是谁? a) 王异
b) 西施
c) 甄氏
d) 赵飞燕 -
“霸越亡吴计已成”中的“吴”指的是哪个国家? a) 魏
b) 蜀
c) 吴
d) 越 -
西施的内心状态是什么? a) 喜悦
b) 恐惧
c) 平静
d) 忧伤
答案:
- b) 西施
- c) 吴
- b) 恐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吴伟业的《西子》与李白的《将进酒》都涉及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探讨,但风格迥异。吴的诗更关注美与命运的关系,而李的诗则强调及时行乐,表现出不同的世界观与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明清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吴伟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