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塞
曹勋 〔宋代〕
闻道南使归,路从城中去。
岂如车上瓶,犹挂归去路。
引首恐过尽,马疾忽无处。
吞声送百感,南望泪如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听闻南方使者即将返回的消息,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使者的归途从城中经过,但相比于马车上的酒瓶,自己却无能为力,只能默默看着他们离去。心中惶恐不安,生怕错过了归路,马儿飞奔,却又无处可去。最后,忍住声音,满心感慨,望向南方,泪水如雨般涌出。
注释:
字词注释:
- 南使:南方的使者,指前往南方的官员或使者。
- 岂如:岂能比得上,表示一种对比。
- 车上瓶:指马车上的酒瓶,象征归乡的期待。
- 引首:抬起头,形容朝向某个方向看。
- 吞声:压抑住声音,形容内心的痛苦。
- 百感:百种感受,形容内心的复杂情感。
- 南望:向南方眺望,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泪如雨:形容流泪的情景,悲伤之情。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及“南使”,可能与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外交往来有关,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南方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字景升,号紫云,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曹勋的诗歌常常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感悟,善于描绘自然与人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战乱频仍的时代,诗人可能因遭遇离别和思乡之苦而写下此诗,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和平与团聚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出塞》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开头的“闻道南使归”便设置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南使的归来引发了满腔的思念。诗中通过对比“车上瓶”与自身的无奈,突显了归乡路上的渴望与无力感。接下来的“引首恐过尽”则表达了对归途的焦虑,马疾而行却无处可去,仿佛在暗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最后两句“吞声送百感,南望泪如雨”将情感推向高潮,内心的苦楚与思念交织在一起,泪水如雨般流淌,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悲伤。这种情感的流露,触动了读者的心弦,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整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与普遍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闻道南使归:听闻南方的使者即将回归,暗示着离别与团聚的主题。
- 路从城中去:使者的归路穿过城市,象征着归乡的希望。
- 岂如车上瓶:与马车上的酒瓶相比,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 犹挂归去路:酒瓶悬挂在车上,象征着对归路的追求。
- 引首恐过尽:抬头望去,生怕错过了归途,体现了焦虑之情。
- 马疾忽无处:马儿飞奔,却感到无处可去,象征着无助感。
- 吞声送百感:压抑住声音,心中涌动着百种情感,展现内心的复杂。
- 南望泪如雨:向南方眺望,泪水如雨般涌出,表达深沉的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对比:将自身的无奈与酒瓶的挂载进行对比,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比喻:将思念比作泪水,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内心的悲伤。
- 拟人:马疾的状态似乎在表达人内心的急切与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归路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离别与痛苦,展现了人们在动荡时代中的情感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使:象征着希望与团聚的希望。
- 车上瓶:象征着对归乡的渴望与无能为力。
- 马疾:象征着急切的心情与无处可去的无奈。
- 泪如雨:象征着深沉的思念与悲伤。
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诗的情感基调,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与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使”指的是哪个方向的使者? A. 西方
B. 北方
C. 南方
D. 东方 -
“吞声送百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失落
C. 愤怒
D. 内心复杂的感受 -
诗中“泪如雨”形容了什么? A. 开心的泪水
B. 思念的泪水
C. 生气的泪水
D. 疲惫的泪水
答案:
- C. 南方
- D. 内心复杂的感受
- B. 思念的泪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
- 《登高》王之涣:描绘了对远方的向往与孤独感。
诗词对比:
- 《出塞》与《送别》王之涣:两首诗都涉及到离别与思念,前者更侧重于对归乡的渴望,后者则更侧重于对离别的感怀。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
- 各类关于宋代诗人的研究文章与论文。